除草行动:“毒草”收购价突然下跌
“这比种菜还好赚”,16日下午,住在大鹏办事处鹏城社区王先生告诉南都记者,他们一家收到通知后,花了两天的时间到社区的后山找薇甘菊,5个人共除了1000多斤,原本以为有5000多元收入,但新区城管部门却通过社区之口改变收购价,一斤收购价变成1.25元。
“被忽悠了,改变后的价格跟工地小工的日薪差不多”,王先生算了一笔账,一家人两天的时间耗费在里面,却只能得到1000多元,平均日薪100元,“我们不停地除草,还要把草搬到家中,把除掉的草放在院子,等候农办的人过来统一收购”。
16日晚,南都记者来到鹏城社区王先生家中,薇甘菊已经将他家的院子堆成一个小山,因为下雨,一些薇甘菊已经腐烂。王先生起初还在犹豫这些草还要不要送去称重量,“放在家里作用不大,就当做是白干了”。
拒绝收购外地人除的草
“收购价跌了,总比没资格参加除草运动好”,住在葵涌沙鱼涌的外来商家朱先生也抱怨,这几天,他看着大伙儿都在谈除草的事儿,他心动了,跟着别人也去官湖沙滩的后山寻找薇甘菊,怎奈薇甘菊已经不多,他花了一天的时间,也“找到”200斤薇甘菊,不过17日的时候,社区方面传来消息,收购薇甘菊的对象只限于大鹏新区本地户籍居民。“这活白干了,只能自己将这些草倒掉”。
掺沙子应付政府收购
走访中,不少居民表示,政府收购的这2000吨薇甘菊水分甚多。朱先生说,一些人为了增加薇甘菊的数量,直接跑去惠州、河源一带“进货”,收购薇甘菊回来后卖给政府。
土洋社区一内部人士透露,居民带到社区指定的地点称重量,其实水分也很大,一袋袋装过来“有的人在袋子里面放了沙子,有的人用其它植物掺合在薇甘菊里面,根本没人去检查”。该内部人士称,这些帮忙称重量的工作人员都是本村的巡防员,“大家都是亲戚朋友,一般不会拂人面子,反正又不是他们掏腰包”,虽然街道也会派工作人员来监督,但因为量比较大,而且都是统一收购,他们也不会一袋袋翻出来检查。
链接:毒草薇甘菊
薇甘菊原产于中美洲,在原产地有多达160多种天敌,包括昆虫和菌类等。由于在广东缺乏天敌制约,薇甘菊疯狂蔓延,严重破坏地区的生态环境。薇甘菊不光生命力强、传播快,而且能迅速形成整株覆盖之势,并能分泌毒汁,抑制其他植物生长。
追问:收购价为何跌了?
政府收购价为何从5元/斤变成1.25元/斤?
“这样做是为了发动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大鹏新区综合办相关新闻负责人表示,政府作为收购方,有权调整价格,“重赏之下才有人去做”。
“可能群众方面也有一些误会”,葵涌农办主任张建军昨日下午称,当初开会的时候确定收购价5元/斤,是因为大家此前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最终还是以新区的公布价1.25元/斤为准,“这能够调动群众的热情”。
如何防止收购掺假?
如何防止居民报上来数量出现水分,据说有人去惠州、河源、坪山一带收获薇甘菊卖给政府?
张建军说,在举行这场除草行动的时候,葵涌方面已经在坪葵公路上的隘口处设卡,检查来往车辆是否有携带薇甘菊,而且整个除草行动只有短短几天,就是为了防止利用种种行为来讹诈政府的钱。
为何拒绝外地居民除草?
为什么只收购本地户籍居民除的草,外来居民却被排除在外?
“这是对本地居民一种半福利半工作的举措”,大鹏新区综合办相关新闻负责人表示,新区的行为也是出于一种好心。
张建军称,仅限于本地居民参与,也是为了在最小程度上防止薇甘菊作假。
啥时发收购款?
本地居民报上来的数据怎样确定其真实性,而居民抱怨草交了,数量也报了,钱什么时候兑现?
“钱不在我们局的账户上”,大鹏新区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还不清楚何时兑现。张建军说,街道农业部门会在每个收购点派两名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推荐阅读:
(来源:南方都市报)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