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市政协委员韩志鹏:
建设河涌景观应理性一些
韩志鹏表示,河涌两岸景观带属于市政建设的一项,对于市民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去处,绿树成荫的景象让人赏心悦目,“景观带应该要继续维护下去,而不是荒废掉”。
他认为,河涌景观带后期管理缺位,是典型的“重建设轻管理”。当初为了亚运会,广州市投入大量资金治理河涌,治理过程中有些部门陷入了一个治水误区,不是花大力气去治理水质,而是搞景观建设,搞面子上的政绩工程。景观建设花去不少钱,这些钱本来是该用在治理水质上的。
最大的问题还在于,河涌治理与河涌景观不同步,以石井河为例,两岸非常漂亮,花红柳绿,蜂蝶飞舞,但是河涌里面的水却是黑乎乎、臭哄哄,让人不能靠近,这就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所以,政府部门在治理好河涌水质的前提下,配套建设景观带是必要的。但话说回来,即使水治好了,景观带也不能盲目建设。”
他提到,去年东濠涌二期工程环评报告中称,将在东濠涌中北段建设15座过涌景观桥。“有必要建这么多桥吗?不要把纳税人的钱不当钱,不一定有了投资就有GDP,政府应该理性建设景观带。”韩志鹏说。
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澎:
河涌景观始终应该维护好
“河涌整治是珠江整治的源头,河涌整治不好,珠江也势必会受到牵连。”彭澎说,河涌综合整治要牵涉到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管网建设以及雨污分流等,一时半会完不了,在此之前,河涌两岸设置一些相应的景观带完全可行,但要看设置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城市景观带上的河涌可以适当提高美化标准,但是非景观带上的河涌就应该适当地降低标准,简单美化一下就可以了。”
他认为,河涌两岸美化好了以后,日常维护也要跟上,是否可以考虑由专门的公司负责日常巡查、管养等,就像立交桥上的花盆有专门公司打理,这样效果就会好一些。但总体来说,河涌水质不能放松治理,“比如说花费10亿多元整治过的东濠涌,水质又出现了反弹,两岸绿化再漂亮,也是治标不治本的表现”。
知名媒体人司徒望:
水质是关键,景观是添花
司徒望指出,目前市政工程、民生工程后期管理不到位,几乎成了通病,就像之前的“中华灯”事件。“河涌景观带"脏乱差"现象的背后,是否有本身工程质量不过关的嫌疑?”
“河涌景观带建设本身就是个面子工程,退一步说,如果在保证治水成效的前提下,把河涌景观打造得更漂亮些,让城市也更加靓丽些,本无可厚非,但是看看河涌水质,不难让人产生很大的反差。”司徒望表示,如果河涌水质仍不能改善的话,对于治水没有实质意义景观带,“不要也罢”。
公益人士
我建议大家都动起来,互相监督,比如说发现哪里的路石缺损了,植物长疯了,随手拍下来,上传到微博,“@”一下政府部门。相关部门发现市民反映的问题后,也要及时跟进处理,这样整合社会力量,把河涌景观带共同维护好。—“拜客·广州”负责人陈嘉俊
河涌景观带的维护人人有责,我建议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沟通平台,这种平台必须草根、接地气,比如民间环保队伍,作为民众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桥梁。可定期组织居民座谈会,使热心的居民对各种破坏环境现象有表达途径,又可集众人智慧,作出实际的保护行动。—“驷马涌巡查小组”负责人陈上华
他山之石
由专门团队独立管理
荔枝湾涌景观保持良好
新快报讯据记者了解,荔枝湾涌景观的维护由“景区管理中心”负责,该中心成立于2011年3月,包括综合部、规划建设部、景容管理部及安全保卫部等部门,每天从早上6时至晚上10时,荔枝湾涌岸上有20人次的保洁人员,水面有14人次保洁人员。有10名绿化人员,30人次的安保人员全天24小时值班。景区内设施由专门人员,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
推荐阅读:
(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