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产学研”合作国家是很重视的。两个星期以前,广州市和教育部合作,在广州市开了一个会,这个会是广州市要实施的,是利用整个教育的资源,把大专院校和广州市的一些企业也请来,先是大家交谈,然后把大学里面可以转化的项目谈谈。然后广州市需求的项目,现在第一步已经谈完。
北京市对产学研也很重视,力度也是比较大,拿了一个亿,干什么呢,不是给北京市的园林局,而是给北京市的院校做“产学研”的项目,要求是解决北京市的一些急需的问题,有能源的问题、能源再利用的问题,还有园林植物,第一期就给了我们三百万,主要是做城市规划和植物材料方面的研究。
现在昆明力度也比较大,现在重点达到两百万,也是“产学研”的项目。从我们了解的情况,国家现在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但是还存在非常大的脱节,各个评估体系都不一样,大学系统、企业系统每个评估体系不一样,评估体系之外的不是很重视,比如说一些综合性的大学,比如说科学院,就是要求论文,你如果在什么地方发表了论文,可能就会受到很高的奖励,但是怎样跟实际相结合,现在考虑的比较少。
在园林界,我感受也是特别深,我一直在北京,别的地方我倒是没有那么深的感受。例如科学院,北京举办奥运会,需要环境设计。因此,需要很多的环境优化建设,北京组织一批专家,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设计的理念好、想法也好,就是落实不到位。为什么?没有那样的树,比如说你说要15-18公分粗的银杏,找不到这样的树,这样的树一长就是几十年,不可能短期的育成。改用其他的树种也没有,而且这样规格的树不是一棵两棵,现在北京中标的这些企业也是非常头疼。北京市应该说是要人有人、要钱有钱,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园林方面的大规格苗木比较少,项目有需要,但是找不回来,现在我觉得还是产学研脱节得很厉害。现在说一个城市要解决城市植物多样性的问题,可能现在植物园也引了很多植物,但是到哪儿用、怎么用,植物园是做植物园的,苗圃是做苗圃的,设计院做设计院的,各做各的,没有一个综合。
这次棕榈公司召集了全国这个领域的这么多专家,还有企业的代表来一起研讨这个问题,真的非常好,不是说今天一天就能够取得很重要的成果,但是我感觉这个平台非常重要、非常好,我觉得今后慢慢地应该形成这样的一个机制,能够很好的结合起来。我现在不知道广州做的怎样,反正在北京现在根本没有做,我知道北京的情况,北京做不起来,现在北京园林局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