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广东:斗门计划5年建成生态宜居城镇
市场动态

广东:斗门计划5年建成生态宜居城镇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崔汝枝 日期: 2014/8/7 10:35:38
生态文明一直是斗门开展所有工作的核心理念,为了进一步保护可持续自然生态环境,昨日会议上提出,要推行生态红线计划、低冲击开发模式、加强环境污染整治等方面重点领域推行生态斗门建设……

生态斗门

划定生态红线打造全球最大水松林之城

漫步在斗门黄杨河边,清风拂面、绿树成荫,如今“一河两岸”工程全面铺开,西堤路上部分绿化已逐渐成型,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生态文明建设正给斗门的市民们带来越来越多看得见的实惠。

在过去的两年,斗门新增园林绿地面积36万多平方米,2013年绿化覆盖率达到21.12%。有4个大型污水处理厂和227个垃圾中转站(其中永久中转站20个)等城市环保工程建成运行。今年有27处危险山坡和“烂山头”已开始整治复绿,即将显现成效。

生态文明一直是斗门开展所有工作的核心理念,为了进一步保护可持续自然生态环境,昨日会议上提出,要推行生态红线计划、低冲击开发模式、加强环境污染整治等方面重点领域推行生态斗门建设。

其中,配合珠海市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斗门将以生态红线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空间管制界限,确保生态用地规模不低于国土面积比例的60%。加强对水松林、近岸滩涂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打造全球最大的水松林之城。

低冲击开发模式将被率先引入“一河两岸”、生态新城等工程的建设。《决定》提出,将低冲击理念融入城市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和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建设低冲击城市设施,结合采用节能工艺、绿色能源、绿色建筑和绿色市政,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低冲击示范城区和示范项目。

低冲击开发模式是国外新兴的城市规划理念,它是“生态城市”的有效实现手段之一,其理念可延伸到城市建设的减少周边环境破坏、减少对资源的消耗、低碳排放等方面。可以预见,到下个月“一河两岸”的首段工程完工后,市民将可以率先体验到低冲击开发模式保护下的纯自然生态。

与此同时,推动建立区域环境联合治理协同机制,实施新增工业项目百分百进入园区、污水垃圾百分百达标处理、裸露山体百分百恢复绿化、节能减排百分百实现目标的“四个百分百”行动。

美丽幸福

以“城市—片区—新镇”模式开发新区

目前,斗门产城融合的重要平台富山产业新城进入了实操阶段。8月1日,《珠海富山产业新城战略发展》、《珠海富山产业新城产业规划》、《珠海富山产业新城空间战略研究》、《珠海富山产业新城城市布局研究》等系列关于富山产业新城的开发规划正式成果首次对外公布,意味着产业新城即将迎来大规模开发阶段。

这是斗门优化紧凑均衡的城乡空间,建设美丽斗门的一大举措。斗门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海金表示,将坚持“让城市更加城市,乡村更加乡村”的开发理念,围绕产业园区建设新城、新区和新镇,统筹安排新型社区、交通设施、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开发建设,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

上述开发理念围绕着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义以人为本,同时结合“五年再造新斗门”的目标,同步补齐城乡短板、强化城乡特色,致力破解城乡二元化。

斗门将构建“面向区域、生态间隔、多极组团式”的总体空间布局,按照组团模式推进城市新区开发,建立由“城市—片区—新镇”构成的渐进式、集约组团型城市空间拓展模式,重点推进西部中心城区开发建设和富山、新青产城融合。

西部中心城区的A、D、E三片区都在斗门区,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目前,A片区已开始进入土地征收阶段,D片区的原白蕉科技工业园正进行升级转型,万科、时代、华发、金地等大型房产企业已进驻并开始建设,呈现出建设热潮,而E四片区已纳入城市更新计划,现已引进时代地产等大型房企参与升级改造。

“水网纵横、山水相拥”一直是斗门自然生态的优势。斗门将进一步塑造岭南特色、望山见水的城市风貌。与此同时,把幸福村居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特色风貌营造、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大力提高乡村风貌建设水平,打造彰显岭南乡土文化特色的示范村居。

斗门将探索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城市更新、普通商品房开发、存量住房消化、工业园区生活配套建设相结合的新举措和新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保障性住房融资,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多渠道、多方式地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升居民幸福感。

智慧低碳

公共服务智能化轻点手机可享便民服务

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求之一,智慧、低碳将成为斗门未来的城市和产业发展的关键词。不久的将来,斗门居民将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获取最新的交通信息、出租车电召、停车诱导等出行服务,享受智能化的教育、医疗、社保以及网上政务服务。

6日的会议提出,斗门将促进低碳产业发展、引导创意产业发展、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建立低碳机制工程、完善信息基础配套、推动城市管理智能化、建设智慧政府等多个举措,以此探索智慧、低碳循环发展模式。

在智慧斗门方面,斗门加快建设智能交通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联网”服务平台,全面采集来自各方的交通运输运行和服务信息。支撑出行规划、信息发布、停车诱导、出租车电召等交通信息服务应用。

不仅如此,斗门推进协同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实现各政府部门电子化服务流程无缝贯通。推进、完善人区医疗“一卡通”服务,以教育、医疗、社保三大领域为重点,积极推动社会服务智能化建设。

在低碳建设上,已投入使用2周年的伟创力珠海园区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累计已节约了3400吨标准煤,减少了近100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这是两年前伟创力为推行绿色生产,探索再生能源领域的一个突破。而未来,这种低排放低消耗的创新改造将在斗门园区不断铺开。

按照计划,斗门将以伟创力珠海园区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为依托,推进斗门太阳能光伏发展,实施新青科技工业园10MW国家金太阳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调整能源结构,加强企业技改力度,引导使用新能源生产。

推荐阅读:

湖北:西沟乡以生态工程构筑美丽乡村

河南:郑州生态宜居价值被提升与重塑

安徽:芜湖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责无旁贷

我国低碳产业正在从“理念认同”走向生态实践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珊瑚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