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广州最高寿的古树已1300岁
六成古树名木分布在萝岗、增城,共有5种珍稀濒危植物
广州目前有多少株古树名木?昨日,记者从市林园局了解到,日前,广州对古树名木资源进行了普查,从1985年开始,目前已颁布的古树名木有11589株,现存11499株,其中古树群48个。其间,有90株古树因各种原因死亡。
古树名木数量最多的是萝岗区,其次是增城市。这两个区(市)古树名木达到7713株,占全市古树名木总量的67.08%。古树群也主要分布在萝岗区、增城市。
现存11499株古树名木隶属45科82属110种。主要为无患子科、桑科和橄榄科,广州市古树名木共有珍稀濒危植物5种,其中渐危种3种,稀有种2种。
按照《广州市绿化条例》,古树名木分为一级和二级,一级古树名木是指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古树或者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名木,二级古树名木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不足300年的古树或者珍贵稀有、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名木。
广州市一级古树有1537株,二级古树有9924株,名木有38株。从树龄来看,主要集中在100~299年龄段,占全市古树名木总数的 86.30%。广州市树龄排名前三的古树分别是白花鱼藤(位于增城市小楼镇仙藤园内,传说树龄约为1300年)、荔枝(位于萝岗区香雪公园萝峰寺文昌庙西 侧,传说树龄约为1000年)、樟树(位于萝岗区岗荔街50号火村小学内,鉴定树龄为903年)。
●问题 分布在城区的受建设工程等影响大,郊区的则管理粗放
三大原因威胁古树名木生存
市林园局相关负责人坦言,由于近年来城市化发展快,古树名木的立地条件等生长环境不理想。而大部分分布在郊区农村的古树名木因受建设工程、人为破坏 等影响较小,生存环境相对较好,但管理也较为粗放。市林园局专家表示,影响古树名木生存的主要因素有城市各类工程建设破坏、广州气候潮湿,滋生虫害较多 等,台风、雷暴天气等自然灾害也有一定影响。
虫害:多数受病虫及白蚁危害 “广州气候潮湿,滋生虫害较多,多数古树名木都有受病虫害及白蚁的危害。”广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专家指出,广州古树上常见的病虫害有20多种,其中头号劲 敌是家白蚁,该虫繁殖快,为害大,使枝干逐渐被蛀空、腐朽,甚至造成全株枯死。新快报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荔湾区沙面许多榕树就受虫害侵扰出现树洞。据介 绍,沙面岛四周环水,建筑物多为砖木结构,白蚁危害很严重,受害率一度达90%。据此前的一项调查显示,现存古树受白蚁危害率一度达18%。
在沙面,一株编号为“01040181”的细叶榕也有170多年历史,主干部分被虫害蛀出一个约50厘米高的大窟窿,“伤口”周边被用水泥封上。而另外还有几株榕树需要水泥柱支撑。
专家指出,古树的孔泂很容易成为病虫害侵入的窗口,导致生长不良。也会使树干的机械支撑力减弱,一旦遇较强的外力,即折断倒伏,以至死亡。
天灾:雷击可致古树直接死亡
“台风、雷暴天气等自然灾害对古树名木也存在一定影响。”专家指出,广州每年7-9月台风活动较频繁,古树由于树高、体大、枝干脆弱,极易受到台风 的破坏。据统计,1985年—2002年,仅沙面地区因台风而倒伏死亡的古树有9株。芳村区341号细叶榕,就因被台风刮倒,只好截去枝叶重新种植。另 外,雷击对古树生存的威胁也非常大。例如光孝寺内的阴香(编号98),就是被雷击而死亡。黄村358号木棉曾连续二次被雷击断枝干。
人为:建筑“捆”住古树延伸手脚
分布在城区的古树名木,生长环境很不理想。有不少在册的古树周围空间不同程度地被建筑物所侵占,有的连树干或树枝都被利用来搭棚建屋。
记者走访中也发现,编号为01040173、01040174、01040175的三株细叶榕,是广州市保护的古树,然而它们均尴尬地藏身于沙面南街白天鹅宾馆的工具房内。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具房有二三米高,这三株榕树的树干完全被建筑物所包围,枝叶难以伸展,严重影响了它们的生存环境。
另外,有些单位保护古树的意识薄弱,加上执法力度不够强,使得一些古树名木不断遭到人为的破坏。例如沙太路31号古樟,树龄400多年,是广州最古 老的樟树之一,多年前,它被围困在违章建筑内,城市绿化部门花巨资拆房还绿,才使它重获新生。而城市发展中,建设立交桥等,也使一些古树遭遇危机,有的施 工单位在古树边开挖深沟,导致大量树根被挖断,使一些古树遭受破坏。
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的专家也透露,市区内有些古树的树干周围被人为水泥板完全覆盖,土壤的透气、透水性差,雨水无法渗入,因而导致古树的生势日渐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