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城市总规听证会:建设新梅州 绕开“城市病”
市场动态

城市总规听证会:建设新梅州 绕开“城市病”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黄思华 何森垚 日期: 2016/1/13 11:03:28
来来往往经过新城的大卡车,“带”走的是一去不复返的泥泞小路与山野农庄,也“运”来了四通八达的大道与崭新的高楼。按照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到2030年,预计市域总人口为580万-600万人,城镇化率要达到65%以上...

梅州城区航拍图

关注5.垃圾处理推广垃圾分类破解垃圾围城

城镇化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长,也将给城市环卫工程造成一定的压力。根据总规预测,到2030年中心城区的生活垃圾日产量将达到1009.8吨/日,日清运量达757.4吨。因而,对新的垃圾填埋场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政府数据显示,2015年梅州城区的垃圾日生产量已经超过了600吨/日,要破1000吨/日也时日不远。

为了应对“城市垃圾”之困,梅州市城乡规划局计划在中心城区设置10-26座小型的垃圾压缩转运站,设计转运规模为30-90吨/天;并增加6处环卫综合设施用地。

《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条例》于2016年1月1日已开始施行,条例中对于垃圾分类管理方面也有相关说明。根据总规的数据,仅仅靠填埋的办法不能完全解决“城市垃圾”,还需要采取信息化、流程化的管理。

“根据湖南长沙县的成功案例,垃圾分类之后,真正需要填埋的垃圾只有15%,而其它85%可以回收利用,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城市垃圾问题,也可以延长填埋场的使用寿命。”郭民哲说。如今,长沙县共新建24个多功能垃圾站,并将垃圾处理交由公司管理。

关注6.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综合管廊建设

2015年8月的大雨,把梅州城区变成了“水城”,很多的大街小巷的水位都不低。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全市的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75%,城市水面率控制在12%-15%,新建城区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不低于40%,综合径流系数一般控制不超过0.5。

市政协委员、农工党梅州市委专职副主委李玮梅建议,要重视解决城区内涝问题,推动城市综合管廊建设。

“新的15年总规,已经看不到1993年总规的影子了,完全是另一副新的面貌。因此,城市规划要具有前瞻性。”梅州市城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宝宝说。根据余宝宝的说法,一条公车路线,一天大概需要20辆的公共汽车运行;而纯电动的公共汽车,则需要多出一倍的数量。两辆车交换使用,一辆车充电,一辆车使用,才能保证线路畅通。因此,如果可以建设多一些民用充电桩,将公用和民用的充电桩配套在一起,也能大大提高行驶的效率。

如今,城市正在推行新能源汽车,未来对于充电桩的需求也将大大增加。而纯电动公交车也已经在梅州运行了一段时间,因此余宝宝建议,要加快城市充电桩的建设。

记者手记

城市成长“甜蜜”与“烦恼”

梅水路应该是梅州城区数得上的风景优美的道路,就像是一条玉带围绕着梅江河。清晨也好,傍晚也好,市民们都喜欢沿着梅水路边的河堤,观赏一河两岸之景,散散步、谈谈心。特别是在城市综合体开业之后,往那个方向的人流、车流就更多了。原本就只有两个车道的梅水路,在周末经常被大大小小的车辆给塞满了。

除了两岸美景和城市综合体,梅水路那一长排新建的高楼也很夺人眼球。从头走到尾,2.5公里长的道路,一共有6个不同的房地产,少说也有上千户居民将在这里安居。假以时日,梅水路将会容纳更大的人流量,记者不禁为这几十米宽的道路捏了一把汗。

道路拥挤,人口多,随之而来的教育和医疗的需求也必定增多。从地图上看,以梅水路中间为圆心,半径1000米之内有3所小学、2所中学、2所职业中学和1所综合性医院、4所专科医院、3个卫生诊所。而这些公共资源,远远不能服务于将来生活在这片区域的居民。

城市建高楼、扩新城是喜,但是没有解决随之而来的“城市病”,也不能做到真正得方便于民、舒适于民。教育、医疗配套设施建设、市政道路建设等都属于兼具“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效应的“有效投资”,是常态化为城市新型基建的关键建设点。

“民生城建,城建惠民”,把提高群众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指数”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明确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教、医疗卫生等设施的规划建设标准,既可以解城市之“忧”,又可以使民欢喜。

推荐阅读:

政策性金融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加快海绵城市吸水能力 上海雨天不再像“看海”

深圳“半月环”公园设计 注入海绵城市理念

江苏高邮试点“海绵城市”解决“看海”顽疾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菩提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