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呈现岭南雕塑的传承与开拓
市场动态

呈现岭南雕塑的传承与开拓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宋金绪 日期: 2016-9-29 11:30:43
9月27日,“中国风·南粤情——2016第二届广东雕塑大展”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开幕。广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郑雁雄、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许钦松、著名雕塑家潘鹤、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等出席开幕式……

观众在观看雕塑作品《朝奏》

《帕特农神庙马头》(雕塑,作者戴耘)

《岭南画派》(雕塑,作者关耀明)

中国园林网9月29日消息:9月27日,“中国风·南粤情——2016第二届广东雕塑大展”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开幕。广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郑雁雄、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许钦松、著名雕塑家潘鹤、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等出席开幕式。

本届大展是广东近年来最具规模、学术性强的雕塑专题展览,共展出125件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既宣扬了南粤的历史文化,记录了广东的时代进程,又体现了当代雕塑的多元化特点,可以说呈现了岭南雕塑的传承与开拓。

展览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州美术学院联合举办,并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与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共同承办。本次展览截止日期为10月9日。

现场

凸显岭南历史文化

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门口正前方,南粤先贤赵佗的雕塑气势非凡,赵佗身披战衣,肃然而立。整个雕塑长3.3米,高1.9米。在展厅之内,还有众多反映岭南历史文化的雕塑。据介绍,本届雕塑大展是广东近年来最具规模、学术性强的雕塑专题展览。展览旨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宣扬岭南文化、凸显广东乡土乡情,通过雕塑形式描绘曾经在广东发生的事与人,彰显广东文化艺术独特风采。

获得此次展览优秀作品的《岭南三杰》表现的是岭南画派三位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高剑父坐于椅子之上,背后的屏风上写着“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高奇峰背手而立,陈树人手执画笔站在一侧。该作品的作者欧华星出生于1988年,201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我的朋友看了我的作品之后有点出乎意料,我以前创作小清新的作品比较多,比如最近的创作是小天使。”欧华星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他原有创作人物雕塑的想法,看到这个题目后,心里有一种冲动,“在大学期间,我就听国画系的同学多次提及岭南三杰。这次刚好有这样的机会创作,我想表现的是,岭南三杰以春睡画院为起点,推动中国画的革新,反映他们的精神面貌。”欧华星介绍,这次创作画了半年的时间,小稿就修改了很多次,“这次创作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突破。”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说,本次展览自2016年1月开始征集,面向广东省各专业创作单位创作人员、专业院校在校师生,港、澳、台地区雕塑家及社会雕塑爱好者,所有参展作品均为艺术家经过半年以上的精心创作。展览投稿作品来源多,题材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经专家评审,选出104件作品参展,并评选了35件优秀作品。此外,大展组委会还特别邀请了老一辈著名雕塑家及评委参展作品21件,总共125件作品同场展出,共同呈现岭南雕塑的传承与开拓。

特点

材质置换体现超现实世界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说,这次雕塑大展的作品,比较完整地反映广东雕塑的面貌,多元化生态。从参展艺术家的年龄上说,有老中青三代雕塑家;雕塑作品的表现方式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包含了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手法,有写实的,有抽象的,也有新媒介影像和装置相结合的作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下雕塑甚至是艺术的多元生态。“这次展览虽然是广东范围内的展览,但是折射出中国当下雕塑整体面貌。”

胡斌认为,广东年轻的雕塑艺术家已经崛起,“这次参展的艺术家很多都是80后甚至是90后,年轻的艺术家已经成长起来。”胡斌发现,这次展览的一大特点是,部分作品体现了材质置换的思维方式,就是说,“把本来是这种材质的作品换成另外一种材质,造成一种陌生感,这是一种对世界的超现实的反映。”

深圳雕塑院雕塑家戴耘的《帕特农神殿马头》就是这样的作品,用红砖和水泥制作的马头栩栩如生,砖头的层次清晰可见。“砖头本来是建筑的基本构件,以前很少看到做成马以及人物的形象,这一作品把马头进行陌生化的处理,给人带来另外一种感觉。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整个社会都处在一种建筑的进程当中有关,反映了整个社会的结构。”

胡斌注意到,这次雕塑大展中,年轻的艺术家对于社会进程和现代化的变化以及变化中对人的处境思考得比较多,“人们经常说年轻艺术家喜欢小清新,不爱关注社会问题。通过这次雕塑作品来看,他们还是对社会处境有一种观察,与人们日常的印象有所反差。”

研讨

可重点发展历史题材雕塑

在开幕式之后举办的专题学术研讨会上,中国雕塑界、艺术理论界的众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宋伟光认为,广东的艺术呈现多元的、交叉的特点,从形态来说,广东雕塑带有南国的细腻,专情于细节的表达,还有领先时代的前瞻性,同时还有家国情怀,有当代的眼界。宋伟光认为,广东的雕塑越来越呈现自己的个性,“这一代80后、90后的艺术家,带有明显的个人情节,比如把场面变成了片断,把叙事化解为碎片,特别是有当代的探索。”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副主编殷双喜认为,广东的雕塑生态环境非常好,“首先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学思想和教学课程等各方面都非常的开放;其次广东的美术馆、策展人、理论家、批评家都很齐全,在全国是领先的。”


这次展览中,有很多作品反映了岭南的历史文化。殷双喜表示,“这至少提醒青年艺术家去关注我们的历史和传统,不要总是紧跟西方最前沿的当代的样式。可以从地方的文化和内在价值出发,转化为当地的雕塑作品来交流。”

殷双喜说,部分青年雕塑家可以考虑重点发展历史题材,不过做好这类题材很难,需要大量的读书和研究,“广东是中国近代革命的策源地,有丰富的近现代史资源,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件,这也是雕塑家发展的一个方向。”

推荐阅读:

广州番禺:打造全市首个法治雕塑群

故宫展出印度 “黄金时代”雕塑

雕塑是一座城市的“诗眼”

雕塑作品《丝路金桥》亮相“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罗汉松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