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中山:创建生态园林城市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市场动态

中山:创建生态园林城市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来源: 中国建设报 作者: 日期: 2005-11-8 10:39:31

    浙江园林网11月8日消息: 中山,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1996年5月荣获建设部授予第三批“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此后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环境建设,始终把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来抓,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巩固发展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努力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更高目标,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坚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方针去发展园林绿化,不断巩固和发展“国家园林城市”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市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1997)、“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998)、“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1999)、“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0)、“全国畅通工程模范城市”(2001)等多项国家殊荣,今年又荣获“全国首批文明城市”称号等一系列荣誉,成为中山市一张张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 

    科学规划

    高品位高品质的城市定位
   

    2004年,中山市加大了规划编制和研究工作力度,共投入经费3626.34万元。城市规划编制注重前瞻性研究,以创造“两个适宜”城市为目标,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全面完成城市概念规划研究,从战略高度对城市未来发展作出理性的分析和前瞻性的判断。开展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出了总体规划纲要的初步成果。重视对一些关乎民生规划项目的研究,如针对城区交通日益拥挤的问题,开展了城区几个交通堵塞点的整治研究和城区近期建设停车场选址研究;重点推进并完成了道路交通综合规划、市政专项规划(市域污水、给水、中心城区污水专项规划),环保基础设施规划——中山市污水工程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了古香林郊野公园规划、石岐河一河两岸景观改造规划,组团发展规划、旧城区分区规划和市域干线公路网规划等规划。 

    2004年12月26日,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持的《中山市生态市建设规划》专家论证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一致通过对《规划》的论证,是广东省第一个通过生态市建设规划国家级论证的城市。《规划》对中山市的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环境建设、环境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产业建设等方面都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具有创新性。 

    目前,中山市已明确提出了建设“两个适宜”城市的口号,并对城市环境提出“生态示范,人居典范”的准确定位。宏观上,积极发挥生态效能,为珠江三角洲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广阔的绿色发展空间;微观上,通过加强“山”与“水”系的生态保护、加强区域绿地与环城绿带及其他环保设施的建设,全面提升中山市生态质量,把中山市建成珠三角的中心花园,创建成为全国生态人居的典范。 

    在城市形象方面,努力打造“伟人名城、生态城市、精品城市”的形象。充分利用中山市伟人故里的良好基础,打造中山的城市品牌,塑造现代化名人城市形象,与创建国家生态城市结合,全面提升中山的城市品位。进一步通过规划建设城市品牌把城市的综合实力整合起来发掘、构筑具有中山特色的比较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文化的更大突破。 

    同时,围绕追求“现代人、现代生活、现代城市”培育中山的城市文化,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发挥中山历史名人、名仕多的优势,突出岭南文化、商业文化、华侨文化和名人故里的特色,开发人文旅游资源,满足人文素质提升需求,提高中山市的生活品味,将中山打造成生活高品位的现代名人城市,以此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来中山投资,吸引游人来中山作客。 

    坚持合理布局

    突出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中山市始终把环境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来抓,牢固树立城市环境意识,力求不断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着重有以下几个方面: 

    力求布局合理,明确区域功能。搞好环境建设最重要的是城市布局合理。中山市在新城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中,十分注意功能分区,将商住区与工业区分开,学校与商业区分开,减少大气污染,避免噪音扰民,为市民提供舒适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1998年中山市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大力发展园林绿化,不断提高城市品味。园林绿化是整个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中山市委、市政府对园林绿化工作非常重视,仅“八五”期间投入城区绿化的资金就达3亿元。在具体操作中,坚持上数量,求质量,大力兴建公园,市首座工业化主题公园——岐江公园,在2002年度的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年会上获得最高奖项——荣誉设计奖。公园的建设,为市民提供了大量的休闲活动空间,成为城市的“绿肺”;积极发展道路绿化和庭院绿化,坚持道路绿化、街头绿地与市政基础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验收。道路修筑到哪里,绿化就延伸到哪里,形成开阔优美、层次丰富的道路景观。不断增强绿化的艺术性,做到平面布置合理美观,竖向安排有形有序,人工与自然交融,绿化与美化并举。 

    目前,市区的绿地面积1157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7.54%,道路绿化普及率超过98%,达标率超过80%,人均公共绿地9.76平方米。绿茵如毯的草地,色彩缤纷的花卉,生机勃勃的树木,曲径通幽的公园,使城市既恬静,又充满活力。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亲笔题词“翠绿满城新中山”。绿化建设大大地提高了城市的环境质量和文化品味。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加快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商业博物馆,开展名人故居及文物修缮工作,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图书音像市场健康发展,市图书馆顺利通过国家一级馆的评估验收。“好山好水好儿女”中山籍文化名人省亲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兴建全民健身广场二期工程,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火炬开发区荣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和“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称号。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获得全国冠军24个,成功承办了广东省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大力开展创建卫生镇村工作,现有国家卫生镇8个、省卫生镇15个。启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以人为本

    精心打造人居城市
 

    对于居住在城市里面的人们而言,城市就是家园的代名词。一个城市最动人的地方不在于其建筑的宏伟以及“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缤纷华丽,而在于其对居民们真实的关怀和尊重。中山就是这么一个动人的地方。走进这座南方城市,尺度宜人,绿意盎然,大处小处都透出“规划为人”的用心。多年来,中山规划围绕“人居”二字浓墨重彩,终于成就了今天出色的篇章。 

    旧城改造与保护并重。早在1984年,中山市政府就提出了“保护旧区建新区,建好新区改旧区”的方针。随后,中山确定旧城改造的指导思想为:保护恢复历史文化遗产为主,改造开发为辅。开发的原则是:“三个增加,两个减少”,即增加道路网密度,增加公共配套设施,增加绿化覆盖率;降低建筑密度,降低容积率。因此,中山市在高速发展新区的同时,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旧区的风貌。新区建设有了一定基础后,又开始回过头来改造和清理旧城。如治理岐江一河两岸,搬迁造船厂建设岐江公园,开通泰安路,拓宽莲塘路,改善旧区交通条件,尤其是孙文西路步行街连片改造工程,突出保留了其南洋建筑风格,再现了传统文化底蕴和民间风情,增添城市的魅力,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和知名度。 

    通过贯彻落实《城市紫线管理办法》,中山市的旧城保护工作登上一个新的台阶。按照“统一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利用服从保护”的要求,于今年3月份开始,由中山规划局会同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对全市的优秀近现代历史建筑进行全面统计、评定工作,这是旧城保护切实落到实处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优秀的近现代历史建筑是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生动载体,是城市风貌特色的具体体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切实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城市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今后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就要划定保护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的紫线。中山市在着手进行旧城风貌景观保护研究工作中,通过提升旧城历史风貌和自然景观的档次和价值,鼓励发展适合旧城传统空间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 

    高质量开展住宅小区建设。中山市一向严格控制房地产项目和安居工程的开发强度,引导、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兴建商品房,倡导建设多档次、多规格商品房,以适应不同阶层的需要。目前,建成住宅小区197个,城区人均居住面积从1985年的7.3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30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34.2平方米。坚持开展业务安居解困工程,2000年至今已安排解困房3.5万平方米,人均8平方米以下住房困难房基本得到解决。在小区建设中,中山市始终坚持“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思路,使小区建设成为城市建设亮点,雍景园和阳光花地小区获得国家小康住宅示范小区称号。 

    加大投入进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1996年开始,中山市共投入约8亿元整治流经市区的岐江河,建设了城区日处理10万吨的中嘉污水处理厂,

编辑:木麻黄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