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社区发现本地感染患者
据悉,广州今年登革热病例最早发现于5月,为输入性病例。直到上周,通过对哨点医院送检的疑似病例样本检测发现,越秀区黄华路、虹桥街两个社区内各发现一名本地感染患者。
杨智聪透露,目前,市、区疾控中心已对两人所在的社区、街道进行了集中灭蚊处理,暂未发现有新的本地感染病例。
疾控中心已向各医院明确,凡病史询问有蚊虫叮咬历史、东南亚国家旅游史患者,同时发烧、出现皮疹且血常规检查发现血小板、白细胞指数降低等登革热典型症状患者,一定要将血液样本送疾控中心检查。
两人疑在越秀公园染上
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是消灭伊蚊。伊蚊喜欢在小面积的积水上产卵,如室内盆罐、花瓶、厨房及浴室的积水里,室外的坑洼、树穴、树洞、竹筒和叶腋等积水处,都是它繁衍滋生的优良环境。翻盆倒罐,填平坑洼、水凼、树洞,铲除杂草和疏通下水道是消灭蚊子、预防登革热等传染病的根本办法。
通过对两名本地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两人最有可能的感染地是在越秀公园的镇海楼附近。记者昨日在公园发现,受台风、暴雨影响,昨日公园内游人并不多,也未发现室外地区的蚊子特别多。与此同时,公园方面也暂未竖立相关的警示牌,提醒市民防蚊。
公园有关负责人表示,本周一疾控中心确实前往公园内的镇海楼附近进行现场采样,并向公园方面通报了相关情况,目前公园也在等候检测结果。该负责人表示,公园的绿化、保养、蚊虫消杀一直都交给专业公司进行处理,并视季节、蚊虫繁殖情况定期进行喷药等处理。杨智聪表示,登革热几乎每年都有发现本地感染病例,最近10年广州都未发现有因感染登革热导致的死亡病例,市民不要因此而过于恐慌。
小资料
广州市每年都有发现登革热病例,且以输入病例为主,该疾病在1995年、2002年曾经出现过较大范围的爆发。1995年全市累计报告5000多例,2002年则超过千例。
推荐阅读: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