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2日消息:深圳市绿色基金会近日发起近20年来首次大规模义捐活动,称获捐资金将用于城市景观林带建设。让人意外的是,该消息一出,网友反对声成片,在拒绝捐款的同时,还直指政府部门绿化建设中的“浪费”和“不透明”现象。对此,市绿委会回应称,绿基会发起义捐活动是支持城市绿化,并非因我市“绿化资金不足”。
绿基会发起大规模义捐
根据计划,8月14日下午,深圳市绿色基金会将在市民中心举行集体捐赠仪式,接受部分企业、团体和个人的捐赠。活动将至8月31日结束,基金会将采取登门拜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发动全市各单位、团体及社会各界参与义捐活动。
为何要发起此次募捐?有媒体报道称,政府财政原本计划投入的5.7亿城市绿化经费,由于无法全部到位,部分经费需要社会筹集解决。而今年的绿化深圳义捐活动,是绿色基金会近20年来首次举办的大规模义捐活动。
市绿基会理事长秦永安当时还介绍称,募集资金在管理和使用上有严格规范,在扣除单位团体义捐的3%管理费后,剩余资金全额用于深圳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等城市绿化项目。市绿基会将根据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和义捐人意愿,按程序将款项拨付到对应项目,并由市绿化委员会、市城市管理局予以指导和监督。
对义捐网友支持者寥寥
绿基会的义捐消息一出,网上支持者寥寥,反对声呈“一边倒”。
网友“飞天媚娘”说:“作为纳税人,我已经纳税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是必须的。这动辄几个亿的投入,不能是一笔糊涂账。”网友“色老猫”也说,每月缴纳的税里已包含了合理贡献。资金不到位,政府要问责。
网友们直指绿化管理中的“浪费”和“机制不透明”。如网友“1052263”就感叹,滨海大道隔离带上一路不断的大理石花盆“何等的浪费,有关部门能告诉老百姓一个多少钱吗?”
网友“TSH2012”则认为,如果要民众捐款,又缺乏透明机制,捐的钱容易给权势方、承包商形成的利益链条私吞。“树倒了,部分人又可以借机会捞一把了。”他这样写道。
持这一观点的网友还真不少,网友“wshwhy”也认为,经费都到哪儿去了,政府应先公布经费账目明细。
网友“毛豆”更是数出了大树倒下背后相关部门的“三宗罪”:一是树的根基太浅,多数依附在地表;二是抢功式的种植只顾及了绿化美观,并没有考虑到树木的抗风能力;三是平时的修剪和日常对大树的巡查力度不够,不能及时发现有病虫害的大树。
人大代表:
绿化经费需社会筹集吗?
作为一座爱心城市,深圳市民一直热衷慈善事业,为何对此次义捐活动如此“冷漠”?在市人大代表郑学定看来,原因就在于此次义捐的对象。绿基会称,募捐资金将用于城市景观林带建设等绿化项目,但城市绿化项目是否属于政府部门职责范围之内,又是否确实需要社会资金来补充,这成了网友热议的焦点。
在郑学定看来,绿基会在新闻发布会上关于“城市绿化经费无法全部到位,部分经费需要社会筹集解决”这一说法值得商榷“政府部门财政资金不至于缺乏到要义捐的地步,就算资金不足,也完全可以内部调剂。”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人大代表,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网友对此次义捐的“不配合”,反映部分政府部门公信力下降。而随着市民个人意识的觉醒,借助微博等平台,市民各方面诉求会越来越强烈。“这个现象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政府部门相关信息到了非公开不可的时候了,如果继续捂着藏着,最终只能让市民产生更多的不信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