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东莞构筑高水平崛起的林业生态屏障
市场动态

东莞构筑高水平崛起的林业生态屏障

来源: 东莞时间网 作者:胡炽海 日期: 2012/8/6 10:48:50
未来五年,我市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把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战略目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克难奋进,积极构建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园林绿地体系和湿地保护体系,为建设幸福东莞提供良好林业生态支撑。

生态景观林带效果图

生态景观林带效果图

中国园林网8月6日消息:未来五年,我市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把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战略目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克难奋进,积极构建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园林绿地体系和湿地保护体系,努力打造“生态文明之城”,争当科学发展现代林业的示范市。要创新林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惠民林业、文化林业,全面提升全市林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为建设幸福东莞提供良好林业生态支撑。

一、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努力增加森林碳汇,不断提高应对环境变化的综合能力

(一)重点推进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努力建设优质生态景观林网。生态景观林带是重要的景观资源和生态屏障,是展示区域形象的重要载体。我市计划从2012年起,开展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潮莞高速、京九铁路、东江水源涵养林以及东部沿海防护林6条生态景观林带东莞段的建设,全线总长247.38公里,造林面积达11万亩,力争3年初见成效,6年基本成带,9年完成各项指标任务。今年完成广深高速和东江水源涵养林东莞段的建设任务,总长度101公里、面积达2万亩。

(二)坚持不懈做好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全面提高全市森林质量。今年我市计划营造水源涵养林23265亩,抚育51189亩,营建农田林网95公里。通过每年改造水源涵养林2万亩以上,并连续三年对新种树苗进行抚育养护,切实提高造林质量,保证造林成效。此外,我们还将着力推动黄旗山城市公园林相改造工程,今年计划新造林975亩,抚育2154亩,全力推动石马河流域绿化整治工程,完成纯林改造6810亩、见缝插绿1550亩、薇甘菊防治21000亩和封山育林80869.5亩。通过大力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着重提升重点地段、重点区域的森林景观,增加森林碳汇,增强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能力。

(三)着重推进森林进城森林围城建设,努力构建城市生态安全体系。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进城森林围城规划》,我们要以保护和建设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为重点,让森林上路、下乡、入城、围湖、拓海,构建城区、山地、平原融为一体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不断提升国土生态安全水平。通过加快推进森林进城森林围城工程建设,构筑起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城市生态安全体系,增加森林碳汇,优化人居环境。

(四)着重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保护全市森林资源健康有序发展。严格保护1103平方公里的生态控制线,切实做好20.5万亩封山育林区的管护。通过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东莞周边地区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定期开展防火培训班及应急实战演练;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对薇甘菊、松材线虫、尺蠖等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进行科学防控。

二、大力发展惠民林业,努力拓宽林业平台,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一)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不断优化各项配套设施。我市已建成并开放了总面积达330平方公里的大岭山、大屏嶂、银瓶山、黄旗、同沙、水濂、山水天地以及南门山等八大森林公园。我们还将继续大力建设碧湖、黄牛埔、清泉、佛灵湖等更多的森林公园、郊野公园,今年将全面完成碧湖、黄牛埔两个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于年底前正式对外开放。大岭山森林公园今年将继续完善霸王城森林浴步道,并启动石洞核心景区工程及珍稀植物科普园建设;大屏嶂森林公园完成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并启动竹园项目;银瓶山森林公园全面完成黄茅田水库及清溪湖环湖绿道建设,并启动森林公园二期项目建设。

(二)大力建设湿地公园,推动全市湿地资源的保护发展。我们将根据《东莞市湿地资源调查与规划(2009-2030)》,开展一系列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一方面大力推动大岭山生态湿地公园、万江龙湾湿地公园等的建设,并着力完善燕岭、下沙和大圳埔等已建湿地公园。另一方面,通过建设生态景观林带、农田林网、一河两岸绿化景观长廊等森林生态廊道,把湿地资源连接起来,形成更大范围的湿地资源保护区。

(三)做好中央生态休闲区的林业生态景观建设,全面提升生态休闲中心的森林质量和景观效果。根据《东莞市中央生态休闲区建设实施方案》,中央生态休闲区以东莞山水格局的构建为核心,以“连山、亲水、续脉”为理念,围绕“黄旗山-同沙-水濂山”片区的品质升级等重点工作任务,对我市的休闲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东莞大市区的生态休闲网络。

三、大力发展文化林业,努力丰富生态文化内涵,不断提高林业生态文化的水平和质量

(一)丰富文化艺术创作,繁荣林业生态文化。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完善森林公园文化配套设施,鼓励广大文学艺术家、影视创作者走进森林公园,亲身感受和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魅力,激发创作灵感,创作出大量的精品佳作。

(二)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拓展林业文化平台。要不断完善林业文化基础设施,在有代表性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建设一批规模适当、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标本馆、科普教育和生态教育示范基地等。如我们通过银瓶山自然保护区示范项目建设,并计划今年完成“生态旅游规划”,把银瓶山森林公园建设成为重要的生态文化教育基地。

推荐阅读:

石家庄:让绿色筑起环省会生态屏障

宁夏吴忠市530万亩森林构筑生态屏障

南充蓬安县打造“绿色交通线” 营造道路生态屏障带

江西赣州市林业局:全力构建生态屏障

(来源:东莞时间网)

编辑:菩提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