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12日消息:党的十七大以来,深圳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全力打造城市特色鲜明的生态文明之都,全市总体环境质量保持了较好水平并呈现稳中好转的态势。
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居全国前列,公园总数达824个,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
划定“铁线”严守生态资源
“深圳有今天的生态环境,实施最严格的生态控制功不可没。”市人居环境委负责人介绍说,我市在全国率先将49%的土地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实施“铁线”管理。通过严控生态控制线内区域开发活动,在保持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坚决守住了生态资源。
同时,我市加快构建“四带六廊”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以“东西贯通、陆海相连、疏通廊道、保护生物踏脚石”为生态空间保护战略,依托山体、水库、海岸带等自然区域,连通大型生态用地,隔离城市功能组团,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绿道成深圳城市新名片
每到周末,梅林绿道、深圳湾绿道等游人如织,人们或步行,或骑行,尽情享受绿色生态之美。绿道成了深圳一张新的城市名片。截至2011年底,全市建成城市绿道303公里、社区绿道506公里,全市绿道实现了全线贯通,建设里程在珠三角九市名列前茅。建成特区管理线绿道、大运支线绿道、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盐田海滨栈道等一批特色示范段,为市民提供绿色出行、休闲游憩的绿色空间。
此外,2006年以来,我市加大投资力度,精心构建了“郊野、森林公园—综合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建设体系,截至2011年底,全市公园总数824个,在分布上,确保市民居住地2公里范围内有园林小游园或社区公园;5公里范围内有休闲游览的大型城市公园;10公里范围内有供市民回归自然和登山锻炼的郊野公园。
据介绍,到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全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4平方米,均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公园数量、面积10年间两项指标激增6倍多。
221个社区获评绿色社区
2006年以来,我市生态街道、生态工业园区、绿色社区等创建成果丰硕,盐田区、福田区、南山区成为“国家生态区”;东晓社区等221个社区被评为“深圳市绿色社区”称号。
全面启动宜居城市创建,颁布实施了《深圳市创建宜居城市工作方案》,从城市建设、城市综合环境质量、推进城市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等方面明确了推进创建宜居城市工作的任务和目标;通过创建,使全市在城市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资源节约利用、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
目前,我市宜居城市建设成效初显,截至2011年底,全市已有65个社区获“广东省宜居社区”称号,3个项目获“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
推荐阅读: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