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数据应更细致
而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的态度更为激进一些,他表示目前的公开的文本不够细致,监督流于形式。
“目前公开方向是值得肯定的,但还是粗线条。除非是长期跟踪分析这些数据、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人,否则很难做出比较,评价花费是否合理。”曾德雄以公车购置和运行费为例,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公开文本——除公布公车保有量和购置量外,还应该告诉大家车都给谁用了,出行目的、地点以及相应开销,因公出国(境)和公务接待费也一样。
他表示,这对财政信息公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日常财务支出的流水账和盘端出,才是最佳状态”。
“公开毕竟只是手段,目的是方便大家监督。如果不能足够细致,对我来说则毫无意义。”曾德雄说。
部门未公开决算财政局只能督促
尽管明文规定11月22日为广州市各政府部门决算公开大限,但仍有部分部门没有按期“交卷”。
“财政主要是业务指导和督促,公开的责任还是在各个部门。”昨日,广州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告诉新快报记者,财政系统在这方面的作用有限,对没有按期公开的部门,只能督促,并把有关信息转达给市监察局。
市财政局局长袁锦霞今年9月曾表示,如果部门不公开,就会把情况反馈给监察局,由监察局按照政务公开的规定进行督促。年底各部门都需通过政务公开考核,如果没做到就会扣分。这项分值将计入市政府的年度考核结果。
执法部门为何“车费”多?
广州市公安局去年“三公”经费账单中,公务用车支出为8707.46万元,在各职能部门的公车经费支出中最多。广州警方相关人士解释称,公安机关是公务员数量最多的一个机构,加上工作的特殊性,其公务车辆、执法车辆的数量也相对较多,共有2300多辆。
该人士表示,除保证日常公务用车外,还用于交通治安巡逻、公安业务侦查、重大活动安保、跨省市追逃和抢险救援工作等,因此车辆使用频率较高,费用随之水涨船高。
另一方面,新快报记者留意到,在广州各部门晒出的“三公”账单中,唯独只有市公安局未列出在职具体人数以及下设的机构数量。警方对此解释,由于公安机关有部分工作涉及保密范畴,因而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复精神,公安预算资料定为“内部”,故此市公安局具体部门的预、决算不予公开,对具体的在职人数也做了淡化处理。记者另从相关渠道核实,广州市公安局直属机关(单位,包括处室、支队、分局等)共29个,直属机构在职民警约为8600人,人均“三公”经费支出约1.11万元。
其实,公车开销偏高在执法任务较多的部门中属于普遍现象,如市工商局和市质监局,公车购置和运行费分别为4237.53万元和1793万元,分别占“三公”总额的81.4%和75.1%。
城管
住房保障经费增270多万元
2011年公车报废2辆,在市局机关中属于较低水平
此前,广州市城管执法局番禺分局政委蔡彬被查出一人拥有22套房产,被市民质疑城管“富得流油”,网友因此对该局的住房保障经费、“三公”经费大感好奇。根据广州市城管执法局昨天晒出的部门决算,其“三公”经费比2010年大幅减少605.9万元,其去年只对2辆公务车进行报废处理,在众多市局机关中属于较低水平。
根据市城管执法局公布的决算,其2011年用于住房保障支出1647.9万元,主要用于公积金、购房补贴,占全年财政拨款支出的17%。这个数字比2010年增加了272.85万元,增长19.84%,主要是用于公积金和购房补贴基数提高,以及人员增加等。
至于外出考察花费,本次统计也有数据。2011年广州市城管执法局因公出国(境)团组3个、18人次,境外业务培训及考察支出104.2万元,在众多市局机关中也属于较低水平。根据说明,该部门外出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国(境)外城市先进管理经验和做法,了解城市警察行使城市管理职责的具体情况、法律依据,以及城市管理执法管罚分离的措施和做法。
在公车支出方面,市城管执法局去年只对2辆公务车进行报废处理,更新购置支出47.12万元。81辆公务用车全年维护支出331.69万元,平均每辆4.09万元。
推荐阅读:
(来源:中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