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乡:以公共服务一体化填平鸿沟
长期以来,珠海东部主城区发展较快,而偏远的西部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城镇规划等方面落后于东部。针对这一问题,珠海率先在全省提出幸福村居建设,拟实施特色产业发展、环境宜居提升、民生改善保障、特色文化带动、社会治理建设、固本强基六大工程,统筹城乡发展。
从公共交通到生态环境,从医疗卫生到基础教育……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细数”城乡之间的差距。以医疗卫生为例,市人大代表、珠海三灶医院院长谢恩求反映,优质的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主城区,而已建设的113个农村卫生服务中心因各种原因处于荒废状态,村民“扎堆”在市级医院看病。多名来自斗门区的人大代表认为,政府应该合理统筹医疗资源,在人才培养、经费划拨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建好并利用好基层医疗资源,解决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在教育方面,市教育局局长钟以俊在“两会”期间表示,珠海的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主城区,斗门、金湾的资源相对薄弱,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较突出。
市人大代表包杰认为,医疗卫生和基础教育是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抓手,是惠及民生、提升民众满意度的重要内容。现有的财政预算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基层发展的需求,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力,以达到区域协调发展和共享资源。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不少代表反映,在发展集体经济中,用地难、立项难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一名来自斗门区的代表表示,斗门多次调研在白蕉新港工业园建设水产品加工园区,带动农民致富,但最终因土地使用问题未能解决项目被搁浅。
城市的宜居与交通出行息息相关,而出行的生态化就是要提倡绿色交通。珠海的交通出行不太方便曾饱受市民诟病,而如何通过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为市民提供更方便的交通出行方式,考验政府部门的决心和智慧。
绿色出行:加大投入完善管理做强公共交通
绿色交通是建设宜居城乡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嘉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绿色交通。加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构建多层次公共交通系统。在市“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为珠海的交通发展建言献策。
据了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珠海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交通网络系统。而广珠轻轨的开通、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投入运营、以及有轨电车的建设,也为珠海绿色交通发展增添了动力。
市人大代表王道远认为,珠海市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但与之相关的道路配套设施并未实施到位。如广珠城轨和广珠铁路的站场基础设施滞后、横琴长隆项目的道路配套未能跟上建设进度,影响了交通大动脉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为此,他建议政府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统筹兼顾,不要顾此失彼。
市人大代表、出租车司机李基袖认为,珠海在发展绿色交通如公共自行车方面力度很大,但在出租车管理上并不积极。据了解,目前珠海有一千多辆出租车,但大多数采用柴油发动机,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为此,他建议,政府应该加快老旧出租车的更新换代工作,在加快推出使用清洁能源出租车的同时增加的士充气站,减少环境污染,优化存量带动绿色交通的增量发展。
此外,加大对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以及蓝牌车的整顿力度也十分重要。李基袖称,在拱北、前山、夏湾等地,不少摩托车横冲直撞,既不环保也不安全。此外,没有正规身份的蓝牌车摊薄了出租车的利润,也不利于政府对车辆的管理。
“未来的交通发展方向,一定是发展公共交通。”市政协委员曾志希望珠海尽快完成500辆绿色公交车转换,加大出租车投放、利用,大力发展有轨电车,让市民享受到绿色交通带来的便利。
市政协委员卓俏珊认为,目前珠海自行车系统面临着押金过高、租车时间查询不便、办卡不便等问题,建议政府调整租赁押金、加强自行车管理、实现”一卡多用”,吸引更多市民办理,以此形成健康科学的城市生活体系。
推荐阅读: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