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作为惠民工程,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梅州市以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契机,掀起“绿满梅州”大行动高潮,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亮点工程。广州市把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作为政府重点工程,着力形成森林围城、绿意满城、四季花城的生态城市景观,全力提升广州整体竞争力。佛山市实施“佛山市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将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项目来抓,打造全省一流的生态景观林带。惠州市高度重视三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强力推动解决用地、落实资金,并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力争2013年建成国家森林城市。河源、韶关、清远、肇庆等市通过高位推动、迅速行动,三大工程建设也取得明显成效。
深度
指引绿色生态发展方向
以建设美丽幸福广东为目标,加快推进三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切实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重任。
2013年,省长朱小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三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要全面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千方百计如期完成生态景观林带工程建设任务,要以提高人均森林碳汇为目标,加大力度推进森林碳汇工程建设;要按照“五带、两体系、一屏障”的建设内容(即建设主干道生态景观林带、环城防护林带、重要河流绿化景观带、森林生态游憩带、野生动物生命带,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体系,北部连绵山体生态屏障),加快建设森林进城围城工程。各地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建设美丽幸福广东为目标,加快推进三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切实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重任。
明确建设任务。2013年,全省规划建设3000公里生态景观林带,规划完成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300万亩。各地要明确任务,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各级政府是本地区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应切实负起工程建设的主体责任,解决好工程建设用地问题,切实把建设任务分解到位,把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层层抓好落实。
抓好种苗准备。各地要把林木种苗工作摆在林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做到“一把手抓种苗、超前抓种苗、下大力气抓种苗”,确保有足够的良种壮苗用于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要加强苗木供求信息沟通,做好种苗调剂、调运工作,保障造林种苗的供应。
早备耕早种植。各地要想办法出实招,强措施重实效,及早做好工程招投标工作,及早组织专业队伍上山打穴备耕,确保5月底前完成今年植树造林任务。特别是工程建设进度缓慢的地方,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切实加快备耕进度,争取在今年赶上全省的工作进度,绝不拖全省的后腿。
强化科技支撑。要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大力推广优良乡土阔叶树种、珍贵树种、木本花卉。牢固树立“三分造林、七分管护”的理念,落实抚育管护责任制,做到管护措施到位、管护人员到位、管护经费到位。
拓宽筹资渠道。健全多元、长效的工程建设投融资机制,多渠道、多层次筹措建设资金。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在生态工程建设中主导作用,支持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数说林业
2012年省财政
投入林业资金27.24亿
2012年全省林业产业
总产值达3800亿
林业产业 2012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3800亿元,同比增长14.2%。省林业厅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签署推动林业碳汇交易合作协议,加快推进森林碳汇交易试点。省政府印发了森林保险试点方案,正式启动森林保险试点。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7.7%
森林资源 我省实施严格的依法治林措施,严格征占用林地和林木砍伐审核审批,实现了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双增的目标,为实现美丽幸福广东的宏伟目标打下了坚实的生态基础。近5年,全省森林面积增加8%,森林蓄积量增加23.8%,森林覆盖率增长1.4个百分点。2012年,全省林业用地面积1.65亿亩,森林面积达1.588亿亩,森林蓄积量4.8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7.7%。
三大工程 2012年,启动建设生态景观林带2720公里,基本建成2568公里;快速推进森林碳汇工程,全省完成碳汇林350万亩;稳步推进森林进城围城工程,珠三角9市新增改造森林公园30个,新增改造湿地公园4个,建成森林家园106个。
2012年珠三角建成森林家园106个
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
占林业用地37.7%
生态公益林 2012年生态公益林面积和补偿标准获得“双提高”,省政府决定扩大400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国家新增我省国家级公益林1041.2万亩,使我省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由5815万亩增加到6214.21万亩,占林业用地的37.7%。省政府决定从2013年起至2017年,按每年每亩2元的标准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并在全国率先试行激励性补偿机制。
2012年省财政
投入林业资金27.24亿
林业投入 2012年落实林业资金40.66亿元,较上年增长23%,其中国家投入13.42亿元,省财政投入27.24亿元,林业资金投入再创历史新高。
推荐阅读:
(来源: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