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园林网5月20日消息:记者昨日从广东省环保局了解到,由省环保局牵头,中山大学、华南植物园等7家单位联合进行的全省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日前告一段落,标志着广东在国内率先完成了对省辖区域内生物资源的调查统计工作。
根据此次调查负责人,省生态学会理事长彭少麟介绍,此次调查共统计出广东省境内生长的各类植物7000多种,基本摸清全省生物资源库的“家底”。其中珍稀濒危植物360种,异形玉叶金花、降香黄檀、丹霞梧桐等38种植物濒临物种灭绝被列入“极危”。另外,11种草本植物被列为“恶性杂草”,如勒仔树、互花米草、铺地黍、藿香蓟、假臭草、三裂蟛蜞菊、薇甘菊、三叶鬼针草、马缨丹、五爪金龙、凤眼莲等。
据介绍,广东一些地区存在诸多环境保护问题,如汕头红树林湿地本来是联合国划定的一个保护重点,但当地政府决定要修建一个沿海经济开发区,因此申报工作被迫取消;而新丰江源头地区本已是省级保护区,但当地生态环保部门在申报国家级保护区的过程中,当地一位市长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最终拍板不再申报。专家表示,红树林是广东重要的生态系统,红树林的存在可以减弱台风等自然灾害对沿海地区的破坏作用,也是当地渔业资源的重要“宝库”;而新丰江正是东江的源头,当地的生态环境极易受到人为破坏,因此有必要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