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景陶醉人
徐闻地家乡的小路绿韵浓
结构调整 吹响生态经济主旋律
这些年,徐闻的地变得更绿了、水变得更清了、天变得更蓝了,处处洋溢着独特的生态文明魅力。然而,徐闻与珠三角发达地区在经济上有明显差距,发展的要求和愿望尤为迫切。
发展与生态如何兼得?对此徐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有着独特见解:生态是发展的基础,我们宁可近期牺牲一点GDP,宁可牺牲一点发展速度,宁可牺牲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也绝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基于这一 认 识 ,徐闻县近年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坚持在发展低碳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上下功夫、用力气,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该县坚持绿色招商,严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项目落户。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强生产技改,改造和提升资源综合利用、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目前,徐闻已逐步形成了以华电、京能火电、粤电、粤能、广电投项目为龙头企业的风电产业;以碳素氢新能源开发、龙塘酒精项目为龙头企业的新能源开发产业;以芦荟果酱项目、广东永青生物科技结晶糖项目为龙头企业的农海产品加工产业;以大汉三墩、龙泉森林保护区、北美州喜跃农庄、万亩热带雨林、万亩观光农业基地为主的生态旅游产业和以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主的海洋经济产业等五大低碳生态产业体系。徐闻的生态优势实现了“华丽转身”,徐闻的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
广泛发动 培育生态文明新风尚
徐闻县经过多年的宣传发动及创建实践,创建生态文明城镇村已成群众的广泛共识。早在2002年,该县就把“四通五改六进村”整治村容村面貌、完善公共设施、培育文明新风等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加大对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全县几乎村村都有文化楼、文化室。有些村庄还利用村文化平台,在元旦、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既有充满现代气息的象棋比赛、篮球比赛、拔河比赛、农民歌唱比赛等,又有传统的雷剧表演、醒狮武术表演、舞龙表演、傩舞表演及各式各样的飘色等。
从2011年开始,该县又连续3年每年投入100多万元开展送文化、送法律、送戏下乡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了群众法制观念,转变城乡社会风气,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的社会主义新风尚,用先进文化培养新型农民,构建和谐社会。
在如此优越的文化大环境下,该县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队伍更是遍地开花,社区业余文艺队伍达21支,除县雷剧团、教育艺术团、歌友俱乐部、春光曲艺团、红棉乐队外,还有几十支健身舞蹈队,同时,下洋小苏等村庄也陆续办起了“春晚”, 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最叫人欣喜的是:如今农村赌博的人少了,健身的人多了;婆媳、邻里之间口角少了,互帮互学切磋技艺的多了,村风日益文明,不但生态环境美丽,人的精神更加文明了。
推荐阅读:
(来源:碧海银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