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岗、东涌、榄核三个“特色镇”呼之欲出 王云涛绘
中国园林网4月2日消息:从番禺划归南沙的东涌、大岗、榄核三镇的最新规划昨起在市规划局官网公示,这三个镇面积相当于南沙近1/3区域。根据规划,至2020年,三镇的人口将分别达到30万、20万和15万。由于三个分区的岭南水乡特色明显,因此,在规划中,三个分区均突出生态,强调水乡特色和岭南风格,并规划有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区。
东涌分区
以高端教育医疗为带动造创新型新镇
人口 2020年人口达30万
东涌分区位于南沙区沙湾水道以北,西樵水道以南,规划范围为东涌镇域范围,面积为9153公顷。规划定位提出,以庆盛交通枢纽为依托,以高端国际合作教育和高端医疗产业为带动,服务区域的创新型综合新市镇。至2020年,规划居住人口30万。
景观 营造城乡一体绿地系统
据了解,东涌镇有着岭南疍家水乡文化,穿行东涌水乡中,处处弥漫着古色古香的气息。此次规划区域内仍保留大量农林用地和密布水网,充分利用东涌分区田园、水道优势,将城镇发展与自然生态格局紧密融合,建构与城镇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大地景观,城镇内部形成各种城市绿地合理布局、均衡分布的绿地格局,并与区域绿地系统取得连通,共同营造城乡一体、开放协调的绿地系统。
布局 规划较多工业用地
东涌分区规划城乡建设用地面积3621.46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面积2569.96公顷。
规划形成“一核、两城、三带、三片”的规划结构:“一核”指庆盛交通枢纽发展核,“两城”指庆盛—东涌综合新城和鱼窝头产业新城,“三带”指东涌—鱼窝头发展带、沿市南路发展带和沿鱼窝头大道发展带,“三片”指太石片区、大稳村沿市南路片区和万洲片区。
从规划图上看,整个区域内仍规划了较多的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集中在大同村和太石村。住宅用地集中地分布在官坦村、南涌村和鱼窝头村,其中鱼窝头村的住宅用地量相对较少。
大岗分区
将打造成宜居宜业魅力城镇
人口 2020年人口达20万
本次规划的大岗镇域范围为:洪奇沥水道以北,高沙河以南,榄核镇以东,横沥镇以西,总面积8986公顷。该片区将定位为“南沙新区西部组团综合服务中心”,将打造成具有承载力、辐射力的宜居宜业魅力城镇。
至2020年,规划镇域总人口约20万人。规划城乡建设用地面积3101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2100公顷。
产业 主要发展船舶制造及先进制造业
规划结构上,大岗将形成“一心镶嵌,三轴联动,三大功能区”的格局,产城互促发展。
“一心镶嵌”即以十八罗汉山为中心及分界面,西为中心镇区,是大岗镇综合服务及生活休闲区。
“三轴联动”即依托省道111交通轴建立镇区与南沙中心区、番禺中心区及周边功能区的交通联系,同时带动商贸业发展;产业发展轴主要发展船舶制造及先进制造业;生活发展轴南北向串联镇区核心区,与产业发展轴及城镇发展轴相联系,形成三轴联动,产城互促的格局。
“三大功能区”即十八罗汉山以西为现大岗镇区范围,属于城镇综合服务与生活区;城镇外围及东南角为产业功能片区,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环保产业。
景观 将尊重地域水乡人文特色
该地区水网纵横,因此,在空间形态设计上,将尊重地域水乡、人文特色,塑造岭南魅力城镇。保证十八罗汉山的景观核心与视觉焦点地位,控制蕉门河水道两侧70米,潭州沥、大岗沥两侧20米及潭州滘两侧15米公共开放空间。主要延续目前小尺度、宜人、岭南特色的建筑布局形式,新建建筑群落的组织以自然街坊为基本空间单元。
另外,还将以十八罗汉山、大岗公园、放马山公园、灵山公园及潭州公园作为生态控制板块,充分利用镇域及周围的河涌、耕地、水面等自然生态条件及其人文历史特色,重点加强镇域生态绿道,留存更多绿色空间,构筑“节点-线网-片区”的“点-线-面”空间布局结构。
榄核分区
定位为珠三角生态农业生产基地
人口 2020年人口达15万
榄核分区位于南沙区沙湾水道以南,蕉门水道以西,李家沙水道以东。本次规划范围与榄核镇行政管辖范围一致,面积为7463公顷。规划定位为珠三角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岭南水乡生态休闲基地,广佛经济圈新型产业配套基地。
规划至2020年,居住人口15万人,规划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604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1124公顷。从规划图上看,区域内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榄核镇政府附近,有地铁18号线经过。
布局 专设生态农业旅游休闲片区
南沙新区榄核分区规划形成“一心一轴五片”的规划结构。
“一心”是指在镇南路与民生路打造榄核镇的综合服务中心,发展商业服务、公共设施、旅游配套服务等功能。
“一轴”是指沿蔡新路、榄核大道形成的城镇综合发展轴线。
“五片区”包括新涌工业发展片区——位于镇区西侧,规划以工业用地为主,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城镇居住服务片区——位于镇区周边,规划以居住用地为主,发展成为城郊宜居社区;顺河工业发展片区——位于镇区东侧,规划以发展轻型加工业为主;远景预留发展区——在顺河工业区周边预留远景发展用地空间;生态农业、旅游休闲片区——规划控制榄核河以北地区建设用地增长,以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为主。
意见反馈
公示日期:2014年4月1日至4月30日
反馈方式
信函反馈邮寄至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1号,广州市规划局南沙开发区分局,规划研究中心收,邮政编码:511455
网上反馈意见:登录市规划局官网,在对应公示图下方直接发表意见。
推荐阅读:
(来源:新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