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7日消息:今天,细心的市民途经沙面北街时,会发现这里的古树全都换上了崭新的第二代“身份证”―――蓝色塑料新铭牌。昨天下午,古树名木的“管家”―――市政部门为沙面的143棵古树更换了新铭牌,预计全广州市842株古树名木的换牌工作可于下月底完成。
市政园林局透露,古树名木相关信息将上网供市民查询,第5批古树名木的鉴定工作也将于近期展开。
沙面古树率先领新“身份证”
昨天下午,沙面四街胜利宾馆前一株322岁高龄的老樟树,成为首位领到“二代证”的“幸运儿”。记者在现场看到,老樟树原来的“身份证”是铁制的,铭牌上的白色油漆已斑驳一片,字迹有点模糊,且上面只有树名、科属、树龄等简单信息,挂着“身份证”的铁丝也锈迹斑斑。
据了解,旧铭牌是随古树名木的颁布批次从1985年至2003年分批制作的,当时全国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其规格和铭牌信息都不尽符合新要求,而且质地为铁质,容易腐蚀和被盗。
在现场,工作人员用扎带环绕的方式,给老樟树悬挂了全国统一规格为20厘米×15厘米的全新蓝色塑料铭牌。铭牌上记录了古树名木的标示、编号、树名、科属、拉丁学名、树龄、管理责任单位、制作年份等9项信息,同时采用8位“广东省古树名木新编码”,内容比旧铭牌更翔实。“二代证”上的白色字体是镂刻上去的,经久不褪。而采用扎带环绕方式悬挂,可避免直接钉入古树造成伤害。
第5批古树名木鉴定即将展开
据市政园林局介绍,换证之前,广州对已公布的4批古树名木的生长完成了普查,并为全市在编的842株古树名木在“数字市政”系统建立数据信息库。将来,市民只要登录市政园林局网站,输入古树的编码,就可以查到该古树的照片、生长现状、保护措施等53项信息资料。
“但是,广州古树资源极其丰富,市区还有数万株古树有待鉴定和保护。”市政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按照《广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中关于“城市古树名木和胸径80厘米以上的大树,实行统一管理,分别养护”的规定,对达到古树标准的老树,进行鉴定保护。近期,第5批古树名木的鉴定工作将展开,让更多的古树名木资源纳入保护范围。
名词解释
古树名木――古树,即树龄为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稀有、珍贵树木或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
广州市古树名木从昨天开始更换第二代“身份证”。新快报记者陈昆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