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生态先行。松山湖建设之初,岭南园林人的足迹就遍布整个园区。该公司副总裁秦国权说,从一开始的园区道路网绿化规划设计,到中心公园、滨湖路、办公区、商务区、理工学院、东莞中学松山湖校区、北部工业园等一系列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再到园区内数百万平方米面积的绿化养护,每一个项目都饱含了岭南人的心血和汗水。
除此之外,岭南园林还承建了中央水系、燕岭湿地公园、大圳埔湿地公园、大朗荔香湿地公园、黄牛埔森林公园、东部快速路两侧统筹用地边界造林等工程项目。凭着系列优质的成果,为东莞成功摘取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这一“国字号”招牌。
如今,一个生机盎然的松山湖,期待着向世人展示自己“绿色转身”后的别样风华。阳光沙滩、鲜花彩蝶,绿化覆盖率超过60%,生态环境已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城市,成为一个以湿地为特色、景观优美和生态良好的现代产业园区,也成为快速发展地区水生态系统重构的成功典范、东莞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已成为解决结构性污染和区域性污染,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型工业发展模式。在生态园建设期间,岭南园林以生态修复和水系整治为首要目标,施工布局上通过对现有水系的梳理,重塑了一个具有参与城市循环经济体系的多功能绿色水系。
如今,昔日污水变清渠、白鹭回归、湖色怡人、绿道蜿蜒……东莞生态产业园的变化惊艳无比,体现了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变。著名治水专家王浩院士称赞该项目是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完美的融合,更为市民提供了一处富有田园风光的休闲胜地、珠三角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标志性建设。
3、城市定位现代生态都市
花红映水绿,风清送荷香。盛夏8月,泛舟于东莞麻涌镇华阳湖湿地公园,水道旁翠芦莉与美人蕉亭亭玉立,荷花塘里满眼芬芳,莲叶接天。微风徐徐,带来花香阵阵,眼见翠芦莉、美人蕉和鸢尾花遍植两岸,凉风吹过,惊起不远处一滩白鹭。
此时在高空俯瞰东莞的西部,你会发现,狭长的水乡片区处处绿意盎然,现代化的厂房点缀在色彩斑斓的田野之间——在洪梅大桥两侧,菖蒲与垂柳交相映衬;道滘蔡白湿地公园,挺拔的水杉与莞草编织出岭南的水乡风光;而绵长的东江穿过河网纵横,绕水乡一路南下,注入奔流的珠江口岸。
谁曾想到,若在几年前,东莞水乡的风景还大不一样。岭南园林负责该项目景观设计的负责人说,华阳湖旁边的马滘河段此前原来是一片养殖场,还有众多的排污口,污水横流、臭气熏天。
2012年起,东莞市委市政府瞄准生态文明,水乡统筹发力,提出力争在5年内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市,实现绿色崛起。一大批整治工程陆续上马。
据了解,在水乡经济区发展的过程中,岭南园林在市/镇社区改造、水道河岸整治、森林公园规划等方面承接设计项目近百项,如南城周溪社区环境优化升级、水乡风情区概念规划、麻涌镇马滘河绿化景观工程设计、麻涌镇新沙工业园景观河河道整治、虎门威远岛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虎门穗丰年水道片区景观工程设计(荣获2014年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环境金奖)等,项目设计上对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及统筹安排,制定适宜城市整体发展的规划指引,为建设美丽东莞出谋划策。
记者注意到,这期间东莞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等工作,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生态修复制度,在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先行探索,建设“美丽东莞”。
在东莞新一轮的城市规划里,更是把“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
推荐阅读: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