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东莞:生态创建 开启园林绿化建设新时代
市场动态

东莞:生态创建 开启园林绿化建设新时代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黄少宏 靳延明 日期: 2015/12/3 8:42:20
东莞拥有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但过去大规模建城、修路,消耗了全市土地面积的一半,以消耗土地换发展增速的模式不可持续。从举世闻名的“制造之城”,到现代生态都市,定位的转变折射出的是一个城市发展道路的升级,那就是走生态化、绿色化的发展道路……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刘秀晨曾以专家身份参与东莞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还以国务院参事室生态组参事的身份来过虎门、长安、大朗等镇进行调研。让他感到难能可贵的是,东莞的镇街虽然城镇化程度高、高楼很密,但绿化率也保持了较高的水平,且城市行道绿地预留足了空间,以至后续的规划与建设大有可为。

“东莞早期创建园林城市等工作成效显著,如今还以创建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市等为载体,不惜大手笔投入,势必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刘秀晨形象地说,东莞在“混凝土建设”与“城市绿化建设”的博弈中,后者占了上风。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大格局下,东莞制造业向高端发展、东莞宜居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应该比翼双飞,成为珠三角大发展新里程碑中的转型亮点。

3.跨界融合为行业崛起注入新动力

那么,面对上千亿级别的大手笔生态创建投入,东莞的城市绿化建设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一契机实现逆袭赶超呢?

对此,彭承宜建议,东莞应该充分发挥好过去多年培养起来的园林绿化产业优势,以生态创建为契机,带动城市绿化建设向纵深升级发展。

一方面,东莞可强化对自身历史文化特色的挖掘,将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与城市文化底蕴相结合,打造具有东莞烙印的城市绿色名片;另一方面,则应该促进城市绿化建设与生态污染治理的横向结合,鼓励园林绿化企业跨界融合发展。

事实上在东莞,眼下已有一些企业在跨界融合上走在前列。作为一家东莞土生土长的生态园林企业,岭南园林在完成对全国的主业布局后,紧随2014年上市步伐,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积极拓展生态、环保等跨界方面的研究,并以高度的责任感再次全面参与东莞生态环境建设。

谈及这一选择,岭南园林园科院院长刘黾解释称,过去30多年,东莞在铸就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也欠下不少污染债,现在大举进行生态创建正是还债的时候。污染治理的工程量大,技术难度较高,投入总量也较大,可与之相比,东莞如今的财力不如早些年充裕,地方财政负担较大。而岭南园林作为本土上市企业,拥有技术、管理和资本等诸多优势,结合当前兴起的PPP模式,参与家乡的生态创建,必然能产生最理想的效果。

“这个非常好!”听说岭南园林要把园林绿化与水污染治理结合起来发展,刘秀晨直言这是完全正确的方向。刘秀晨解释称,改革开放30多年来,包括东莞在内的全国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都已取得长足进步,也带动了数以万计的园林绿化企业成长起来,可单纯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增长是有限的,从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将园林绿化建设与污染治理结合起来共同发展,是众多城市的共同选择。

他认为,随着东莞把“建造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城市发展定位,东莞的园林绿化行业正面对着历史重要节点机遇。东莞可以在政府指导下,以岭南园林为试点尝试跨界融合,逐步总结经验,并在试点中向全市铺开,在做好生态创建的同时,带动产业提升,促进东莞园林莞军的“二次腾飞”。 

记者手记

制度创新应成为二次腾飞的成功基石

过去二十多年,包括东莞“五年见新城”、珠三角“九年大跨越”等规划战略的实施,为众多东莞园林绿化企业的落地成长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养分保障,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有的一些政策已经不能适应园林绿化行业发展、特别是生态创建时代的发展所需:最低价中标方式的滥用、行业竞争陷入价格战、工程项目质量缺乏有效监管、园林养护单价长期过低等问题,开始成为阻碍园林莞军二次腾飞的束缚。

好在东莞的决策者们注意到了这些问题。按照东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的说法,接下来,城管部门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市场化、监理制”的管理模式,通过加强对市场化管养和监理企业的监督,严格落实考核制度,提高全市园林绿化的管养标准;与此同时,东莞将参照兄弟城市的做法,按照“宽进严管”的行政审批改革要求,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属地城管分局和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逐步建立和完善园林绿化企业诚信体系,促进园林行业的良性发展。该局还明确表态将开展园林工程中标方式的相关调研,并与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沟通,结合诚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园林工程中标方式。

作为城市园林建设市场化制度创新的受益者,园林莞军的二度腾飞很大程度依赖于制度本身的进一步完善与变革,东莞根据时代主旋律的变化主动进行制度创新,是广大园林绿化企业之福,也是广大东莞公众之福。可需要注意的是,最好的制度最终需要依靠强有力的落地执行。在这一点上才是考验地方政府改革勇气的关键所在。

以最低价中标为例,早在数年之前,东莞便曾发出呼吁不鼓励园林绿化建设工程项目过度采用最低价中标的中标方式,可在实践中,负责项目招投标的人员最终往往会选择最低出价者中标。在这背后,不排除与一些官员担心财政资金参与后出现问题而被问责,抱着“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懒政心理有关。而这恰恰是制度创新的阿喀琉斯之踵。

任何的制度创新都需要人去执行。在创新驱动已然箭在弦上之时,东莞在致力于制度创新之余,同样不可忽略对于前述固有落后思维方式的革新,唯有如此,制度创新才能真正成为园林莞军二次腾飞的成功基石。

推荐阅读:

广东中山:要做低碳生态城市

西宁:森林覆盖率达32%初显绿色生态城市格局

扬州生态城市竞争力获江苏省唯一“五星级”

2015年盐滩绿化及生态城市建设战略研讨会在新区举行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橡皮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