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借力“互联网+”
搭建网络平台促线上交易
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崛起,李炳林等50后也顺着时代的潮流,通过淘宝、微信等工具,踏上了网络销售苗木的征程。不过,尽管对“互联网+”探索多年,依旧走不出“熟人生意”的困境。“现在我的网络订单中,有大约过半是熟客成交的。因为苗木不同于工艺品,在规格上容易出现偏差,因此只能以诚信作为成交的保障。”
据悉,当前落户在横栏的网上苗木交易平台共有2家,今年将增加至4个。此外,坐落在沙溪的华南苗木交易中心也正在开拓苗木网上交易项目。“尽管苗木的网上交易标准仍有许多需要探索改进的地方,但苗木交易走‘线上’这条路将是不可阻挡的趋势。”黎焯君告诉记者,当前企业正在尝试将VR技术应用到苗木产业上,让客户实现远程看货。
2.“探路”证券交易市场
挂牌新三板提高知名度
在古神公路沙溪段,一块广告牌显得特别抢眼,上面写着“上海Q板上市=华南苗木新旅程”。华南苗木交易中心总经理苏健告诉记者,挂牌Q板只是该公司发展的起点,该公司将争取在明年下半年挂牌“新三板”,进而进攻“创业板”。
“首先,挂牌之后,可以规范公司运作,能带领公司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次,挂牌有利于企业拓展融资渠道。不过我最看重的是,企业挂牌之后可以大幅提高知名度。”苏健说。
尽管刚刚挂牌Q板不久,但该企业已经借机赚取了“第一桶金”。“我们挂上Q板之后不久,中合三农集团有限公司就发现了我们,并跟我们达成合作,现在是我们公司的股东之一。”苏健说。
此外,中山花木城园林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显华也向记者透露,当前,该公司正在走流程,计划在近期挂牌“新三板”。
3.创新展示平台
规划精品区打造“苗木超市”
踏入横栏三沙村三丰三路沿线,3月份刚刚建成的苗木精品区尽收眼底。在每份面积约为2分的地上,苗木种植户共展示了大约5个苗木品种,旁边的招牌还写着苗木公司名称及相关人员联系方式。如果采购商“到此一游”,看到合适的品种,便可通过电话,联系到销售方,进而进行生意谈判。
“我们在三沙苗木成交最旺盛的地方设立苗木精品展示区,为苗木种植户提供苗木展示平台,并为他们提供托管式服务,帮助他们吸引更多客户。”横栏三沙花卉协会理事梁先生告诉记者。
这一举措得到了大部分苗木种植户的拥护。仅仅开放两个月期间,场地进驻率已经超过90%。展示区某苗木种植户对展示效果非常满意,“我进驻才两个月,就接了3批订单,带动基地销售比以往增加了一倍。”
沿用“苗木超市”模式,开拓苗木市场的还有华南苗木交易中心。据悉,该公司首期推出800亩地,为苗木种植户提供苗木展示平台,并通过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费用,帮助苗木种植户管理苗木。据悉,仅仅上半年,该交易中心便通过“苗木超市”,达成成交额约1.2亿元。
4.延伸产业链
提供“一条龙”服务
在蔡显华的名片上,赫然印着两个公司的名称:中山花木城园林有限公司和中山市巴比伦园林有限公司。作为这两家上资质的园林工程企业董事长,蔡显华告诉记者,在中山苗木产业走转型升级的时候,正是这两个公司相得益彰,为其争取不少订单。
“花木城是苗木生产基地,巴比伦是园林绿化设计公司,我们通过巴比伦承接工程项目,为客户提供园林设计等方案,在取得客户认可之后,由苗木城供应苗木,对项目进行施工。”蔡显华认为,为客户提供园林绿化设计与施工“一条龙”服务,与传统只供应苗木的模式相比好处颇多。
5.专注细分领域
建盆景交易中心抢滩市场
近日,蔡显华专门从外地请来了一名盆景修建大师,为其罗汉松进行初次修剪,一天修剪价格为1万元。之后,每年他还会为罗汉松进行两次修剪,每次修剪费用为5000元—8000元之间。这是蔡显华目前正在经营的一个盆景项目:当前这棵罗汉松的市场价值为1.5万元,他计划经过未来20年的持续修建,将它培养成为价值500万的造型罗汉松。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市场上的罗汉松批发价可低到1元一棵。同是罗汉松,实现从1元到500万元之间的飞跃,秘诀在于通过造型设计,为其增加附加值。正是看到了盆景潜藏的商机,蔡显华在进行苗木种植中,对盆景颇为偏爱。除了大量种植盆景外,他还计划打造中国灯都盆景交易中心,目前该项目处于技术设计阶段。
记者手记
要创新模式更要坚守品质
自2000年以来,受国家城镇化快速推进影响,中山的苗木产业站上腾飞的“风口”。如今,风停了,整个产业正步入理性发展期。
在这个过程中,中山大部分苗木企业将眼光聚焦在生产模式创新上,如搭建网络平台、挂牌新三板、打造“苗木超市”、提供园林绿化设计与施工“一条龙”服务等。诚然,这些模式能为中山苗木产业“走出去”打开多扇“大门”。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专注产品质量的提升,或许应成为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初心”。
横栏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劳国南认为,经济发展归根到底还是在生产制造这个环节。现在谈做大卖场、应用互联网技术等,这些都只是辅助手段,关键是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否过关,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正如劳国南所言,当前中山的苗木产业正在转型过程中,几乎将所有的焦点都聚集在创新销售模式上,却忽略了关键一点:历经多年发展,中山苗木产业生产依旧没有摆脱生产方式落后、管理粗放的模式。一位本土花农曾举过一个例子:当前同一种袋苗,中山的销售价为1.5元,但广州种出来的销售价可达3元。这种差距,就在于广州种出来的袋苗叶子更加肥厚,长势更为喜人。
同是罗汉松,为何有的产品能够卖出500万元的天价?精品与普通产品之前的差距,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对品质精益求精的追求。而这种精神,也正是当前正在倡导的“工匠精神”。中山苗木产品要提升整体竞争力,需要创新销售渠道,需要更新营销思维,但更离不开脚踏实地、品质为王的初心。
推荐阅读: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