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15日消息:4月14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以及慕尼黑博览集团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环境技术大会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的主题是“创新升级产业重塑 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来自政府机关、科研机构、环保产业界以及新闻媒体等各界代表约600人出席此次论坛。
与会嘉宾共话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论坛的开幕式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彭宾主持,他介绍出席此次论坛的主要嘉宾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夏军、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主任任勇、生态环境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书记周国梅、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万军、生态环境部科技财务司科技处处长禹军等人。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柏国强致欢迎辞时说:“当前上海市正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此次高峰论坛是一个很好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希望各位专家、企业家代表充分交流探讨,分享技术和经验,提出建议,我们也将与中国环境科学协会和各位企业届的朋友一起共同努力,开拓创新,为建设美丽上海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在致辞时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是我国成立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环境科技领域的社团组织,现有个人会员累计7.7万名,单位会员1700余家,分支机构55个涵盖了所有生态环境的各个分支领域。今后,学会将以创建国际一流学会为发展目标,肩负起推动环保科技创新、促进环保理念传播、助力环保人才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深化大学术体系建设促进环保科技成果转化。”
生态环境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党委书记周国梅致辞时指出,“环保市场是政策驱动型市场,污染治理需求不断释放,政策利好频出,环保产业发展不断加快。2017年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为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7%,环保产业增速远远高于国民经济增速,企业要把握好国内市场新机遇。除了国内市场,企业也要瞄准国际市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开拓新的商机。”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指出,很多环保企业在去年经历了“寒冬”,但这寒冬会促使我们考虑过去发展所依赖的竞争力是否正确。因为过去过多依赖政策驱动力,企业的内生竞争力有所欠缺。他强调,技术的创新对环境企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环境产业要保持少年心,少年特有的执着和好奇才能真正探寻环境技术的创新,才能在环境技术的方面有所发现,否则我们只能被政策引领,很可能在经历一次又一次这样的寒冬,许多企业就很难真正的走到未来。
五大议题循序渐进精彩纷呈
在开幕式环节之后,本次论坛分为五大议题,依次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保产业的使命担当”、“科技创新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转化助力产业技术升级”、“长江保护修复”、“生态环保产业供给侧改革”。在每个议题中,先由专家做报告,随后业界代表就相关话题对话交流。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万军在题为“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与任务”的报告中认为,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可分为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和净土保卫战,还有保护水源地、治理黑臭水体、长江经济带、渤海治理、农村环境整治等也是当前重点和难点。他说,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带来我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改革的一个重要进程,包括监管体系、政策体系、法制能力以及保障社会行动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水安全研究院院长夏军在其题为《长江水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的报告中提出,长江经济带是新世纪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之一,党和国家特别关注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他建议加强长江大保护,落实绿色发展综合治理的战略规划以及行动计划,在加强长江全流域监管、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等各方面,都要引进一些绿色发展、低耗高效益的技术。
生态环境部科技财务司科技处处长禹军演讲的题目是“科技创新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他介绍了当前生态环境部在水专项、大气专项以及长江经济带保护修复专项方面科技创新的进展情况。他说,为破解一些地方的生态环境难题,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生态环境部已在多个城市设立了驻点研究工作领导小组,也有总体专家组,在经费保障上建立国家、地方、社会、企业多方投入的机制,还建立了考核机制、会商与信息报送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等。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主任任勇的演讲题目是“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体系创新与平台构建”,他针对当前我国环境领域中科研成果转化率和推广率偏低的问题,提出将上线的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服务于环保企业、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校,大力推动生态环境领域中科技成果的转化。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秘书长王志华的演讲题目是“大学术体系助力科技创新与转化”,他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利用自身平台优势,致力于通过大学术体系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学术体系包括学术交流、技术评估、成果转化以及人才推举等各个方面。他强调:“未来环保科技要不断向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的防控去扩展,监测和防控是一个重要趋势,要更加注重污染物和化学品的风险评估。”
长江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运行主任刘录三在介绍“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与联合研究计划”时强调,该中心的总体思路就是以改善长江流域和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目标,以推动水专项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以驻点研究团队为抓手。长江上中下游各城市如上海、南京、武汉、成都、重庆等地的科研机构非常多,实力也很强,长江中心目前要做的就是做好串起珍珠项链的那根绳,把已有的洒落成果凝练起来,把分散的团队团结起来,“众人拾柴火焰高”,共抓长江大保护。
E20环境平台董事长、清华海峡研究院生态中国创新中心主任傅涛在题为“长江大保护将改变哪些市场主体的命运”的演讲中认为,针对长江领域一定要提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流域各行政区域之间要实现协同发展,不能实现协同,长江保护就是一句空话。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分会主任葛察中的演讲题目是“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的供给侧改革”,他说当前在环保领域供给侧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环保产业融资难,其次是技术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第三是从业人员的素质还需提升。对此,建议将考虑将环保专项资金作为产业基金扶持环保产业发展,还要加强法规监管和政策引导。
在每个议题的专家报告结束后,随即进行嘉宾对话。相关领域环保企业负责人提出当前从业面临的困惑,并就此与专家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各方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这也证明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此次高峰论坛,为生态环境领域内政产学研用各方搭建了充分交流的平台,形成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推荐阅读:
(来源:新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