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27日消息:前几天到乡下采访,碰到这样一件事情。经销盆花且收益颇丰的郑先生投资几十万元到农村租了100余亩地成规模地搞起花灌木。面对笔者一脸的迷惘和困惑,郑先生思量好久才道出个中原委。
据他说,近年来绿化苗木迎来了多年不遇的黄金时期,全国各地绿化苗木上得很猛。但是,如果农村群众和县乡政府为了结构调整跟着“刮风”,绿化苗木市场就有可能成了“烂市”。目前的市场行情是小苗太多,利润摊薄,市场风险加大,有些品种人为炒作。大树苗太少,货缺价扬,供不应求。但是培育大苗树三年五年甚至十几年见不到效益,前期投入太大,没财力做不来。培养大苗树对农民来讲不太实际,盆花和鲜切花,随着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这在今后是块大蛋糕,消费量应该是逐年攀升的。但这里有一个技术含量的问题。山东的仙客来和河北的仙客来、“洋花”和国产花就是由于品质上的差异,价格悬殊很大,市场门槛也很高。对大多数农民来讲,提高技术水平不是一两天的事儿,设施方面也跟不上,只有大企业才做得起。生产大路花虽说有利润,但不提高品质和技术含量,也只能是“人家咋着咱咋着”,跟着风走。这样做不但风险大,也赚不到多少钱。草皮前两年热炒之后,现在也不太景气,卖出去是“宝”,卖不出去是“草”。搞花灌木生产就不同,它比绿化苗木、盆花、鲜切花、草皮有优势。一是花灌木市场比较平稳,只要不是人为炒作,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二是周期短、见效快,在城镇绿化中能够迅速形成色块。既可孤植也可成篱,用量也大,销路不错。三是技术含量低,管理简单粗放,也不需要特殊的设施,投资不大,农民能接受。四是市场风险小,规格较大的可以生产盆栽、盆景,价格相当可观。特别是观果类的盆栽,价格不菲也很容易出手。去年春节,济南市场一盆挂果的大桃盆栽卖到80元一盆。再有一点就是市场定位的问题,搞什么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我搞的主要是观果类花灌木,向盆栽和盆景的方面发展,在“观”与“食”上做文章,像石榴、金橘、龙枣、观赏桃、银杏、钙果等等。另一个就是彩色花灌木,如扶桑、六月雪、紫薇、红枫。搞彩色是总的趋势……听郑先生这么一讲,也觉得是个理儿。花农朋友,你琢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