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天台绿化有三种模式
据介绍,目前全市的天台绿化将有三种模式可供参考。
平面绿化方式最简单
一是园林式,这种模式标准的景观效果较好,周边都可以看到楼顶的效果,但是这种模式花费比较大;第二种模式是棚架式,这种模式比较简单,只要搭一些棚架,铺上花基,再种上一些攀沿的植物就可以达到绿化的效果,投入小,不占用楼面,而且要求天台的承载能力也较低;第三种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模式是平面绿化,只要在天台铺上耐旱的植物,或是在天台上摆上一些花就可以了。
园林式的绿化形式,除了配植各种树木花草之外,还配置有各种园林小品如亭、台、假山、小桥、雕塑、置石、浅水池以及棚架、功能设施等,是一种真正的“空中花园”。在这种绿化形式中,又由于天台的位置、大小与形状,设计人员的理念,所选择的植物种类与品种等不同,从而创造出各种景观效果不同的绿化形式。
棚架式的绿化形式,是指在天台上种植藤本植物,并且设立棚架,以让植物在棚架上蔓延。适合在天台上种植的藤本植物主要有:珊瑚藤、鸡蛋果、金银花、紫藤、凌霄、炮仗花等。
台湾草适应天台种植
平面式的绿化形式,是指在天台上摆设各种盆栽的植物,为了降低天台的荷载,应使用低矮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或者灌木,适合在天台上摆设的种类品种有相当多,例如:南天竹、银纹沿阶草、红桑、小红枫、彩叶草、太阳花、火棘等;或者在天面上种植各种低矮的地被植物或者草坪草,根据使用的植物品种数量不同,又可以分为单一品种式以及多种品种式这两大类型,适合天台上种植的植物品种有:绿景天、沿阶草、葱兰、韭兰、细叶雪茄花、绿苋草、红苋草、台湾草、马尼拉草等等。
我家天台怎样绿化 欢迎市民参加讨论
据广州市绿化部门负责人介绍,大规模地开展天台绿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具体部门众多,涉及到的具体问题也十分复杂,如居民的意愿问题、选择模式问题、防水问题、建成后天台的承压问题、公共建筑内居民的权利与义务问题、后期的养护问题、资金问题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广州绿化部门迫切希望广大市民能踊跃献计献策。
本报将开辟《我家楼宇天台怎样绿化》栏目,欢迎大家积极发言,如您有好的对策、建议或点子,我们将及时刊登,相反的意见我们亦十分欢迎。电子邮件请寄:jjzx@gzdaily.com;来信请寄:广州市人民中路同乐路10号经济新闻中心《我家天台怎样建?》栏目收,邮编510121。
市民陈小姐:资金由谁来出?
“搞天台绿化当然好啦,但钱谁来出呢?如果是政府出,我们当然没人反对啊。但如果是大家出,意见肯定就不会这么一致了。我个人的意见是:只要是合情合理,就算自己要出一份,我也愿意啊。”
市民侯小姐:权利与义务怎平衡?
“我们这栋楼有6层,共十几户人家,我住在3楼。虽然我愿意进行天台绿化,但其他人不愿意怎么办呢?也就是说,到时这绿化的钱大家怎么平摊呢?如果只有部分的居民愿意投入,那到时候又如何平衡‘使用权’呢?”
市民王先生:防水问题怎解决?
“我住在老职工楼的顶层,天台每次都要靠梯子才能上去,隔壁有一家人特别喜欢在天台上面养花,去年他们把顶部的屋檐给踩塌了,积水每次都沿着外墙流下来,不仅墙上生了许多绿苔引来虫子,而且把我家线路都弄坏了,一个月就出现了两次电闸跳闸现象,找他们扯皮又扯不清楚,你说该怎么办呢?而且我们楼顶的水泥板又特别的单薄,万一哪天水泥板被腐蚀穿了垮了该怎么办呢?此责任又该由谁来负呢?”
建空中花园是广州人共同心愿
广州绿化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天台绿化绝不是哪一个部门或者哪一个人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长期而且复杂的问题,需要全民齐动手来共同解决。目前的首要问题是大家的意愿问题,许多人都说:“在地面看广州的绿化,很美;但从空中看广州的绿化,却不怎么样甚至很差。”所以把我们广州建设成为“空中花园”应该是广州人共同的心愿。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资金问题,例如今年计划搞天台绿化2万平方米,按每平方米300元计算,就是600多万元。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考虑是否可采用“三三制”来解决,即:市、区、单位(或个人)各出1/3。当然,目前的各项工作还都处在摸索阶段,各种问题的解决也都需要全体市民来共同解决。只要大家同心协力,防水、承压、养护等一系列问题都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