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珠江新城节点:树石竹花搭配丰富 处处匠心堪称精品
记者昨日邀请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风景园林系园林设计专家古德泉重走广州大道各开放节点。珠江新城节点的“竹林屏风”让专家眼前一亮。
“竹子线条清秀,和珠江新城高大楼体形成软硬对比,起到平衡作用,”古德泉称,竹材不仅能起到提升品位的衬托作用,也将带状公园隔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就像背景布一样。
“现在国内好多城市造景有个不好的风气,就是花重金移栽百年名木,”古德泉称,老树移栽不易成活,成本也高,幸好珠江新城节点目所能及的移栽树木一看就是来自苗圃的壮年树种。
古德泉建议移栽八九年的壮年本地树种,比如小叶榕、美丽异木棉等,一方面适应本土气候更易成活,另一方面其宽大的冠幅也能起到很好的遮荫效果。顺园路步行,古德泉指着休闲平台和园道交界处的两棵植物说,这棵小叶榕高一些,旁边鸡蛋花矮一些,形成“顾盼关系”。园路蜿蜒处十来个平方的绿草坪就好像国画中的“留白”,给行人舒适的视觉享受。他称,除石头的点缀,时花的色彩搭配和花带曲线也可看出是精心设计过的。
弹
园艺场以南沿线:植物缺水成片枯死 搭配不合理养护不够
广州大道南园艺场以南,改造主要是在原有路旁绿化带植物的基础上,开辟了步道,在保留原有高大树种基础上,两旁增加灌木。
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只见整片绿化段只有稀稀拉拉的草皮、地面干硬皲裂。新种的毛杜鹃已开始成片枯死,鸭脚木半死不活地附在地表。“可以看出明显的缺水缺肥,”古德泉指着一簇干死的毛杜鹃说,主要原因是后期人工养护没有跟上。此外,古德泉认为该绿化带植物搭配也不太合理。“园道边的灌木缺乏疏密布局,显得杂乱无章,没有节奏,”古德泉认为,该段改造现状证明设计师对场地解读不够深入。他建议拔除高低庞杂的灌木,利用原有大树形成林景,以铺好的园路作为幽深的景观线,让行人有开阔的视野。
忧
诸多节点:未来植物长疯了不一定好看
珠江新城节点的布景方式得到肯定,但古德泉担心静态设计得好并不代表一两年后美景能够延续。
“现在花叶鸭脚木、春羽、大红花高地错落搭配得十分好看,但是春羽长高了很可能遮住后面的大红花,”古德泉称,广州地区生态条件好,在阳光充足的地段不担心植物长不好,反而担心植物疯长。像珠江新城节点一个花境有几十种植物,木本植物如果后期修剪养护不及时,就会长得乱七八糟,破坏了景观层次和美感。“有些西方国家的园林设计植物搭配要求设计师在预测5至10年后植物生长样貌的基础上再做搭配,现在国内的设计师往往注重当下的景观效果。”
推荐阅读:
(来源: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