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广东清远生态建设争当“桥头堡” 绿色经济构筑新阳山
市场动态

广东清远生态建设争当“桥头堡” 绿色经济构筑新阳山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黄津 日期: 2012/1/13 9:26:07
作为全省16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阳山在“十一五”期间发展加快,成为粤东西北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广东县域经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研究成果显示,2010年,阳山进入了广东省山区五市县域经济发展十强行列,综合发展力跃居广东省山区县第9位。预计2011年完成生产总值74.3亿元,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中国园林网1月13日消息:作为全省16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阳山在“十一五”期间发展加快,成为粤东西北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广东县域经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研究成果显示,2010年,阳山进入了广东省山区五市县域经济发展十强行列,综合发展力跃居广东省山区县第9位。预计2011年完成生产总值74.3亿元,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走马阳山,江河依然清澈,山峦仍然葱茏,空气仍然清新,成为广东省西北部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9.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日前,阳山被省正式确定为生态发展区,成为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所列的29个生态发展区域之一,一幅新的生态发展画卷正在阳山大地徐徐铺展。清远市委常委、阳山县委书记温湛滨介绍,阳山今后坚持把构建“桥头堡”生态屏障作为“幸福阳山”建设的基础,走经济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环境优化和民生改善同步提升,为清远“桥头堡”建设做出新贡献。

率先探索生态发展之路

阳山是广东西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要实现科学发展,不能走遍地开发搞工业的弯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发展之路

地处粤北石灰岩山区的阳山,境内“八山一水一分田”,与珠三角发达地区在经济上有明显差距,发展的要求和愿望尤为迫切。同时阳山生态公益林面积居全省首位,是广东省西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物种资源宝库,是珠江水源水质保护的重要地区。

发展与生态如何兼得?对此清远市委常委、阳山县委书记温湛滨有着独特见解:生态是发展的基础,我们宁可近期牺牲一点GDP,宁可牺牲一点发展速度,宁可牺牲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也绝不能破坏生态环境。

因此早在2009年,阳山就牢牢树立“生态发展”的定位,提出三大主体功能片区的战略决策,把全县划分为南部生态工业集聚区、中部山水宜居城市建设区、北部绿色产业发展区,并研究出台了相关配套措施,编制实施了32个主体功能区建设重大支撑项目,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发展,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实现空间平衡。

同时,阳山还通过专家授课、深入调研、座谈研讨等方式,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经济要发展、生态更要保护”、“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让生态发展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

2010年12月,这个共识凝聚成了《阳山县生态发展规划(2010-2020)》:围绕“保护、发展、特色、和谐”四大主题,以“生态经济”为核心,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城镇特色化”为手段,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保障,走出一条“以生态保根基、以特色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的生态发展之路,把阳山建成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绿色经济强县、旅游休闲胜地、山水宜居城市”。

2011年8月,阳山又在全市率先编制出台《阳山县生态农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根据规划,阳山将围绕“一只鸡(阳山鸡)、一个桔(砂糖桔)、一根棒(淮山)、一棵菜(反季节蔬菜)、一叶茶(高山茶)、一滴油(茶油)”,着力发展生态型、特色型、品牌型的现代农业,打造“北部山地型生态旅游农业、中部外向型基地农业、南部循环型特色农业”三大功能组团,力争成为特色鲜明、产业强势、服务城郊、辐射粤北的现代农业强县。

两份“规划”的出台,是该县走生态发展之路的宣言和指南,标志着阳山在清远市率先探索生态发展之路。

围绕生态发展绿色经济

阳山走生态发展之路,意味着阳山将立足生态,发展基于山区生态优势的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绿色产业体系

阳山走生态发展之路,并不是不发展工业。阳山县长李欣介绍,首先该县主张推进工业园区化,发展生态工业,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其次,立足生态,发展基于山区生态优势的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经过多年努力,阳山绿色经济发展亮点纷呈,绿色产业体系雏形初显。

积极推进水电、矿产加工等资源型工业的生态化与转型升级。全县小水电总装机容量达28.7万千瓦,年发电量居全国县级前十位,年上网电量近10亿千瓦时,成为全省首个“中国农村水电之乡”,并被列为全市唯一的“全国‘十二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同时,以风电、生物质能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也迅猛发展,2010年成为首批“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预计到2016年,阳山将成为100万千瓦绿色能源基地。

生态农业从做大到做强,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初步形成。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淮山、砂糖桔、生猪、阳山鸡为主的特色种养业,形成了“南果北菜”两大产业带,建成了11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基地、10大特色种养基地及6个供港澳蔬菜出口备案基地,打造了“中国反季节蔬菜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中国淮山之乡”、“中国阳山鸡之乡”品牌,成为“全国科普示范县”。

生态旅游迅速崛起,“旅游休闲胜地”品牌彰显。把生态休闲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加以重点培育,打造了“一峰(广东第一峰)、一山(神笔山)、一寺(北山古寺)、一水(连江风景带)、一林(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一赛(四驱越野赛)”六大旅游品牌。先后获得“广东省旅游强县”、“中国绿色名县”称号及“国家地质公园”资质,最近又获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县”。

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升至69.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3个百分点,主要江河水质达国家Ⅱ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居全省前列。该县提出到2016年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生态文明村覆盖率达到8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

生态发展,让阳山既有了“金山银山”,又有了“绿水青山”。“十一五”期间,阳山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实现翻番,成为我省东西北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

阳山发展亮点

给力扶贫:2009年以来,阳山投入7300多万元帮扶38个省级贫困村,目前,38个省级贫困村集体收入均达到3万元以上,全县有11893户31718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占总贫困人口的73.7%。

旅游繁荣:形成了“山水观光、四驱越野、韩愈文化、生态旅游”的旅游格局,成为珠三角和港澳地区游客青睐的“旅游休闲胜地”。预计2011年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33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7亿元。

民生改善:投入1.5亿元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阳山成为全市第二个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达标县。投入近3亿元整合教育资源,新增校舍建筑面积12.4万平方米,新增优质学位3万多个,群众就学更加方便优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在99%以上,城乡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社会和谐:社会和谐,公众更有安全感。在2010年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中,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为87.8%,名列清远全市首位。

推荐阅读:

昆明寻甸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城市形象显著提升

河南平顶山林业生态建设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攻坚会召开

海南力抓生态建设 实施“绿化宝岛”行动

湖南岳阳市临港新区铺开植树绿化生态建设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菩提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