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广州喜欢把木棉花洗净晒干用来煲汤。
广州是座英雄的城市,是英雄的鲜血染红了红棉花。因此,广州又称木棉花为英雄花,称木棉树为英雄树,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广州也自然被叫做英雄城了。如果英雄城里鲜见英雄花,该是一种何等的落寞。
土生土长“小广州”认错木棉花
与车水马龙的东风路相比,一墙之隔的中山纪念堂显得格外安静。和往常一样,老街坊张婆婆又带着四岁的孙女到这里看“木棉王”,这株321岁的木棉树,是广州市木棉树龄最长的“寿星”。
当记者昨天在木棉王下碰见祖孙俩时,她们已经捡了不少飘落在地上的木棉花。“木棉花捡回家煲汤,可以祛湿,还不花钱。”张婆婆一脸笑容。和张婆婆一样,在纪念堂晨练的很多老人,仍然保持一种习惯:晨练完后,顺手捡几朵木棉花回家煲汤。
每年三四月,广州进入雨季,而木棉花也就是在此时开放。正如自然界相生相克的原理,木棉花煲汤,恰好主治祛湿。
“试想,一棵七八层楼高的树上全是清一色一大片朵朵红花,仿如红云,这是何等气势!何等壮观!用红的海洋形容一点也不夸张。”这是街坊谭姨在自己博客中写的一段对木棉花的回忆。“我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见过木棉花开花落,但是我儿子至今对木棉没有多大印象,他曾经把其他树错认成木棉树。”谭姨说,正因为如此,她开始关注市花木棉在这座城市里的踪迹。
不只土生土长的广州年轻一代对木棉没有多少印象,很多高学历的新移民也说不清楚木棉花是啥样。“我知道木棉花是广州市花,但是它究竟是啥模样,我还不清楚。”在高档写字楼里上班的TONY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