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建设 和服务发展水平
改革破题
近日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目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城镇化不仅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还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城镇化之路不仅是单纯盖楼的问题,要园林化,要走循环经济的道路,要公共服务到位。
对此,广东省住建厅副厅长蔡瀛表示,我省新型城镇化和绿色发展还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一是省内区域发展不均衡,省内各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全省城镇化进程和城镇服务功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占全省土地面积仅14%的珠三角地区,其GDP占全省80%以上,城镇化率达82.72%,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成熟阶段;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城镇化率分别为57.71%、37.67%、44.29%,仍处于需要加快城镇化发展的阶段。
二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水平偏低。我省有2600万常住异地务工人员,受户籍制度、社会保障机制等因素影响,大多未能随着城镇化进程完全融入本地,未能平等地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另外,城乡发展模式还相对粗放。城乡建设模式相对粗放的问题仍然存在,许多土地的实际开发程度较低,甚至长期闲置。工业用地占城镇建设用地比重过高,重生产性服务设施,而生活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镇人居环境品质的提升。部分地区在城镇的规划建设上盲目模仿,互相攀比,千城一面、千楼一面的现象依然较为普遍,城镇建筑缺乏特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较弱。
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仍然突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亟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多数城镇均面临生态用地萎缩、区域生态安全维护体系脆弱的问题,部分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恶化,个别地区水质性缺水问题凸显,城镇汽车尾气污染现象严重,灰霾、酸雨等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群众关注热点。
今年1月,《中共广东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指出,要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编制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推动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户籍、土地、财税、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综合配套改革,提高城镇化质量。眼下,完善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和促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作为广东全面深化改革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备受重视。2014年,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更是被列为13项改革重点任务之一。
蔡瀛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优化我省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提高城镇建设和服务发展水平。全力推动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和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编制实施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省,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总策划:张东明 王更辉 王垂林
总统筹:郭亦乐 郎国华 卢轶
推荐阅读:
(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