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深圳:光明新区如何迈向“第五代城市”
市场动态

深圳:光明新区如何迈向“第五代城市”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柳艳 日期: 2015/3/31 11:00:23
理想的城市生活是怎么样的?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或许是方便快捷的商业配套、高质量的教育供给,或许是畅通的城市交通、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

城市规划建设时“以人为本”是关键

为什么尔湾能吸引到如此多的高科技企业落户?除了尔湾的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外,整个城市设计规划时的以人为本成为关键。

尔湾的市政建设施强调实用性和整体布局的均衡性。如尔湾有众多美丽的公园和公共游泳池,提供自行车道系统,以鼓励使用自行车作为安全和方便的交通娱乐工具。据称,尔湾市的城市预算中,有1/3花在公共安全方面,有具备良好照明的停车场和宽阔的街道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

在充盈着神秘阿拉伯风情的马尔达斯城,建筑方面的规划大概算得上是最“亮眼”的部分。整座城市规划以坐东北朝西南的走向兴建,以获得最佳的采光及蔽荫效果;街道采用狭长设计,可以促进空气流通;城市中有大量的植栽与水景,并利用风塔将凉风引入城内降温;屋舍仿传统阿拉伯式建筑,兴建高度以五层楼为限等。按规划,从任何一个地方出发到最近的交通网点和便利设施的距离都不超过200米。马斯达尔城也将整合智能交通网络,使用汽车、轻轨、自行车和电动交通工具等实现完美的一站式出行。

在一个拥有良好治安管理和安全、捷居、优美居住环境的城市,最直接的受益者当然就是居民。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光明新区。

随着光明新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光明新区群众体育中心、图书馆、文化馆、交通基础设施等完善,已经在公共配套设施上完成了初步布局;深圳的首条综合管廊落地新区,将规避城市经常被“开肠破肚”的尴尬;光明新区正深入推进信息化共建试点,将“身份验证”、“移动警务终端”、“远程视频围合”、“快速布防”等七种科技手段融合,实现视频和信息的无缝衔接。

新区还提出,通过普及高质量的教育、医疗服务,朝建设舒适环保的居民小区、建设宜居城区和高端人才栖息地的目标努力,正着力推进高铁城市综合体、新城综合体、文化艺术中心等城市配套项目建设。

尽管光明新区正在用高规格规划,大量的基础设施配套来实现“弯道超车”,不可否认,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还需深化。像如何打通交通微循环,让居民出行不再依赖电单车、摩托车;如何将资源更多地向社区倾斜,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文体等资源;如何将城中村治理也提上日程,从治安、环境整治等方面予以提升;如何将城市绿化做实,在模式上创新,在细节处着眼,集合政府、社会、民间力量,让绿色随着城市的生长而沉淀为城市的底蕴……。

当然,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微调”。在“第五代城市”目标已经明确的情况下,光明新区需要做的不仅是让城市在环境层面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是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要将全球领先的愿景变成现实,需要魄力,也需要智慧。

第五代城市

城市经历了农业城市、工业城市、后工业城市以及现代化城市四个时代的变迁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城市与自然之间却往往极不和谐,于是,人们呼吁第五代城市的诞生,第五代城市倡导生态环境、人类生活与经济增长的和谐与共赢,为科技产业、生活、工作创造适宜的城市环境,

要从传统工业和生活方式中“跳出来”

如果在网上输入“第五代城市”搜索,涌现最多的是关于“第五代城市”综合体,“第五代城市”住宅等房地产广告。有意思的是,就在光明新区提出“第五代城市”建设目标后,光明新区某楼盘已经将此当作自己楼盘的卖点之一。房地产商们将“第五代城市”打造成为“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概念推销给消费者。

排除房地产业搭“顺风车”,概念营销惯性下的炒作,“第五代城市”为什么会获得青睐?这是基于人们对更美好生活未来的向往。

从个体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富的积累,人们已经从单纯的生存保障型转为了生态文化型。其根本特征是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争取人、住宅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融合共生;从整体环境来看,“第五代城市”引领的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专家研究指出,“第五代城市”代表人文文明,以智慧、生态、人文为三大支点。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掷地有声地提出“生态环保贵在行动、成在坚持,我们必须紧抓不松劲,一定要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第五代城市”也有其现实意义。

“第五代城市”的愿景十分美好。但作为一种超前的理念,仅少数几个区域在探索试验,具体如何实现尚无统一路径,将因各地区情况不同而呈现差异性,将因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需要与时俱进。

在这其中,尤为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仅将“第五代城市”作为一个“口号”,而应该是既“接天线”,也“接地线”,将前沿的理念,先进的技术融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环境改造、传统产业转型中,避免迈出去的脚,还是踏在传统的工业和生活方式中。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橡皮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