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显示,政府将对现有实验区和缓冲区内的鱼塘基围进行改造和植被修复,营造高低错落的水上及水下地形,为陆鸟及水鸟提供更大范围及多样的栖息繁殖地。
改造并不仅仅是只投入。据测算,覆盖度大于40%、宽度100米左右、高度2.5至4米的红树林消浪系数能达到80%,具备固堤护岸作用。红树林对氮、磷的高生产力将大大降低甚至避免赤潮的发生,避免沿海水产养殖遭受损失。另外,红树林的各种气生根和呼吸根发达,在减低海水流速的同时,沉积了大量的泥沙,达到适度促淤造陆的目的。红树林的底层水流缓慢,是各种鱼虾蟹和贝类的优良活动场所,也是各种水禽和候鸟的重要觅食、栖息和繁殖场所。
至于社会效益方面,在红树林获得合理管理与修复后,深圳沿海将呈现时隐时现的海上森林景观,还有奇形怪状的根系、水禽候鸟盘飞、虾蟹游走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可以大力开展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鸟蛋”建筑将成科普教育基地 作为红树林修复工程的又一大亮点,政府拟在红树林保护区红线西南角人工湖边修建科普教育基地。整个基地在功能具备多媒体生态科普教育区、主体展览区、贵宾接待区、休闲茶座区等。
值得一提的是,基地将节能、生态、环保等因子融入建筑方案中,由两个“鸟蛋”形状的玻璃建筑组成主体,外围钢架上则布满经过防腐防水防火处理的树皮,酷似“鸟巢”,将成为深圳一大标志性建筑。
这个科普教育基地,还完全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设计建造,采用了多种生态节能措施。比如,西侧外墙采用草坡覆盖及种植高大植物的措施,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西立面双层墙,并利用热压通风减弱建筑西面受热;种植屋面,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利用筛选过的贝壳作为池地建筑装饰材料;通过热压通风和风压通风,适当利用湖面低温空气;东南立面采用LOW-E玻璃,利用天然光线的同时减少热辐射。
设计人员还向记者描绘说,政府还计划在与福荣路以北居住片区相望的地方,充分利用现状条件,以植物和水面为主要造景题材,建设集休闲、健身、滨海文化于一体的红树林主题公园,通过布局,创造和形成新的水体空间,为居民创造休闲、娱乐场所。
迁移巡逻道联通红树林生态圈 如果说凤塘河把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分为东西两半,那么边防巡逻道则将保护区分为南北两半,等于切断了整个景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链。
面对这种情况,福田区委区政府向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第六支队提出了改造设想。边防部队各级领导相当重视,积极支持这一福田区和深圳市的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在极短时间内就办好了相关批复手续,近期就将签署迁道协议,使整个红树林修复工程成为一个“军民共建”的典范项目。
据了解,边防巡逻道改造西起红树林人工隔音墙末端,东至新洲河口。改造方法为降低路基标高至1.6米,使超过1.6米的潮水能够漫过路基,在巡逻道原址上修建架空木栈桥,该段在改造后不再具备边防巡逻的功能。但为了满足巡逻要求,拟在隔音墙末端沿滨海大道南侧重新修建巡逻道、铁丝网及岗楼,至沙头边防站后与现状广深高速以南的巡逻道相连接,包围规划中的滨海公园。这样,既不影响边防巡逻,又能成为标志,区别保护区与滨海公园的地域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