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广州:补贴造林首次先拨钱后栽树 4万亿撬动中国经济
市场动态

广州:补贴造林首次先拨钱后栽树 4万亿撬动中国经济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张强 王春晖 王文亮 日期: 2009/6/23 10:54:22
“4万亿”的9%用于生态环境建设 内蒙通辽获得中央7700万元造林补贴,可拉动近4倍投资

一笔就业账和内需账

根据经验,若想要77万亩林地在11个林业环节和“林下农业”都有足够的人手各尽其责,大约需要4.6万人的参与。4.6万个就业机会随之产生。

这4.6万个就业机会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吕忠良向记者介绍:每亩整地、造林用工5个工日,77万亩用工就需要385万个工日,按每个农民工每年180个工日计算,林业部分就能解决2.2万个劳动力就业。

此外,77万亩林地中的五分之四——也就是61.6万亩可间种瓜果蔬菜,每亩用工7个工日,61.6万亩就需要用工432万个工日,就能解决2.4万劳动力就业。两部分合计,约为4.6万个工作机会。

“林下农业”,是通辽一带应自然条件而生的独特的农业模式。由于常受风沙的肆虐,通辽的许多空旷土地上都无法种植瓜果蔬菜。事实上,那里日照充足,非常适宜种植葡萄、西瓜等瓜果;但每当风沙袭来,脆弱的瓜果蔬菜们便会被“斩尽杀绝”,许多农地由此荒芜。

后来,当地农民想到:树与树之间留有很大的空隙,可以在这些空隙里种上作物,强壮的树可以替孱弱的作物抵挡风沙。或者,能否栽种一层厚厚的“绿色屏障”圈住农地?瓜果蔬菜能在屏障的掩护下结出累累硕果,荒地就能变成宝地。

实践证明,这两条构思都是可行的。近年来,通辽政府正在推广这种“变荒为宝”的办法。造林77万亩,可变61.6万亩荒地为农地。每亩地农业纯收入至少在200元以上,61.6万亩就至少可实现增收1.23亿元。农民增收,自然就会增加支出——这就是所谓的“拉动内需”。

除了短期内的农民增收,吕忠良认为,国家补贴造林中长期的拉动内需作用更为重要:随着林木的生长,林地不断升值,尤其是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林业要素市场的逐步建立,林业生产周期相对缩短,林地、林木抵押贷款成为可能。林地、林木可以提前转化成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农牧民的需求水平提高后,拉动内需的作用尤其巨大。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芨芨草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