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广东:江门机制体制创新 助推绿色城镇化
市场动态

广东:江门机制体制创新 助推绿色城镇化

来源: 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作者:肖文舸 日期: 2014/4/3 11:46:13
新型城镇化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生态环境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让“森林围城,树林进城,园林下乡”,江门添绿的变化让不少江门人十分兴奋……

中国园林网4月3日消息:“我种树两边跑,除了自己家里的这三棵,那边老干林里也有我种的树呢。”阳春3月,江门市的退休干部老梁带着一家祖孙三代来到江门市元宝山体育公园,给3年前种下的树木浇水。就在这个月,又有3万江门市民在各地种下30万棵树苗,拉开了2014年全民认种的大幕。

“因为江门人对于环境的重视和积极的参与,这两年环境变化很大。”年近古稀,老梁依旧精神矍铄,谈起“我为城市添新绿”全民认种活动,他相当乐意展示自己种的树,拨开茂密得挡路的枝桠,带我们快步穿行在树林里。

新型城镇化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生态环境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让“森林围城,树林进城,园林下乡”,江门添绿的变化让不少江门人十分兴奋。

全民参与

“种树”在全市铺开

“我觉得一个光有水泥柏油马路和高楼大厦的城市一点也不漂亮。”江门市园林局局长陈健伟说,“想多种树而且不仅限于市区的"小园林"范围,我们想到了发动全社会力量、采用认种认建认养的新模式,开展"我为城市添新绿"活动。”

据介绍,2012年,江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发布倡议书,鼓励全民参与植树活动。“我们老干大学的老同志都很积极,大家积极捐钱买树动手,种下了100多棵树。”在一片茂密的树林中,老梁骄傲地介绍“老干林”的来历。一路走,陆续经过林业局、卫生局等单位认种的小树林。

老梁刚上三年级的小孙子因为看见他种的树枝繁叶茂,还写了一篇作文发表在《江门日报》上。老梁说:“当时种树我把他带着,从小培养,体验跟小树一起成长。整个城市的环境更好,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好。”

据目前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在“我为城市添新绿”活动中全市接受的认种认建金额达3000多万元,全市投入1.78亿元,参加活动人数达60多万,种植乔(灌)木817万株。不单是植树节,江门还创新将全年各个节日与植树有机结合串联起来,号召全民全年种树。学校、武警、退休老干部、华侨……

省长朱小丹批示:“江门做法值得肯定,值得推广。”

“2013年又有70多万人参与了认种活动。”陈健伟介绍,近两年江门市总共投入绿化建设资金约5.85亿元,种植乔(灌)木1600多万株,新建大公园23个,社区公园和镇街公园200多个,但因为绿化面积很大,全靠政府来管吃不消也做不好,于是通过创新认种认建认养模式,充分发动市民参与,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各级政府的带动作用,突破以往人力物力影响力等因素的限制。

陈健伟表示,除了机制创新,发动全民参与,江门还通过市场化来解决管理层面的一些难题,采取定岗、定人员、定责任、定报酬、定管理面积的方式,将养护管理逐步推向市场化,让专业的园林绿化企业来操作;剩下一部分涉及主要景观和交通要道的绿化,则由园林部门专业养护。由于江门经常有台风会刮倒树木,由政府专业养护在应急处理方面会更加高效。

推荐阅读:

安徽:推进城市绿化 改善人居环境

天津:垂直绿化工程全面整治市容环境

福建:打响“生态战” 经济环境两手抓

重庆:云阳绿化城区闲置地块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编辑:珊瑚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